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赵洋 《民俗研究》2017,(5):44-49
汉代虎形肖形印的图形内容具有较强的重复性,这些图形来源于汉代人的历史记忆,是汉代人观念、思想的承载物。在汉代普遍的观念与思想影响下,出现了多类以虎为题材的肖形印,具体有"人搏虎"题材、"突出虎纹"、"白虎"题材等,这些虎形肖形印体现出汉代人的尚武精神、辟恶御凶观念、祥瑞思想等,同时,汉代虎形肖形印的寓意与功能也与汉代人普遍的观念和思想密不可分。思想史视阈下的肖形印解读与研究是拓宽肖形印研究途径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93.
在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花山岩画颜料褪色脱落。为了治理岩画颜料褪色病害,应用偏光显微镜分析、电子探针面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系统研究了花山岩画的颜料及其粘合剂成分。结果表明,铁红是花山岩画红色颜料中的基本显色成分,但红色颜料中存在朱砂。颜料粘合剂属植物性的,岩画作成后其中的植物性粘合剂在老化分解过程中分泌出有机酸,其中的草酸与立壁岩石中的钙质发生反应,形成一层水草酸钙。依据现状调查与采访结果,提出了岩画颜料褪色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4.
骆琳  高伟 《东南文化》2008,(3):35-42
通过对刘志洲山的地面石刻全面调查,对该山现存的石刻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本文详细介绍了调查所发现的岩画和文字两大类石刻,考证连云港市刘志洲山的面石刻的年代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195.
2022年春节期间烟台市博物馆推出“指尖上的展览:虎虎生威—馆藏虎文物精选”,3件馆藏虎文物同屏送福,为虎年增添了几许虎趣和文化。文章对幽靓高贵的伏虎仕女图撇口瓶、虎气尤腾的白釉酱花虎形枕、张善孖所作《虎啸》图3件虎文物进行赏析。让文物说话,讲历史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6.
通过前期现场调查,分析了贺兰口岩画的主要病害,提出岩画附近的危岩体是其中威胁较大的一类地质病害。根据现场勘察将贺兰口岩画附近不同状态的危岩体分为坠落式、滑塌式和倾倒式三类失稳模式。经过室内试验得到了岩石矿物组成、密度、气孔率、吸水率、单轴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质,并且利用Hoek-Brown准则、贯通率法以及岩石表面回弹值估算了危岩体与主控结构面的强度参数,例如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然后利用不同失稳模式的计算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危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中,需要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97.
斯亮 《中华遗产》2010,(1):14-14
深秋的山坡上,落寞景色兀自美得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198.
冒志文 《神州》2013,(10):13-14
东巴文和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人类形象思维的产物,两者创作皆以古代羌族文化为主体,是古代西羌文化同根现象的嬗变。借鉴东巴文的释读方法是研究贺兰山岩画最接近的方法之一,对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古代少数民族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也要求我们研究贺兰山岩画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9.
将军崖岩画与女阴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海州地区古今民俗民风材料为依托,对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及周围遗存中生殖崇拜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0.
李天虹 《考古学报》2012,(3):289-314
目次一十二时制二十八时说三十六时制四余论五结论我国古代流行将一昼夜划分为若干时段、每一时段都赋予一定名称的纪时制度,是为时分纪时制〔1〕。时分纪时制起源于何时不详。从殷墟甲骨文看,至迟商代晚期,时分纪时法已经比较成熟,有学者统计出的时段名称多达三十余个〔2〕,其中有的尚可讨论,但像旦、大采、食日、大食、中日、昃、郭兮、小食、小采、暮、昏等时称,都已得到公认。两周也通行时分纪时。西周早期小盂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