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暨南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番禺新志》,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修志热潮时所修。此志是1960年的修订本,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出版,故也不为人所知。此志的发现,对研究番禺自民国以来尤其是1949—1959年间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32.
清代政治制度沿袭明朝,中央行政机关仍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中的户部,设于天聪五年(1631),光绪三十二年(1906)为筹备立宪实行官制改革,户部更名度支部,其职能为“掌全国户口、土田之籍,一切经费之出入”,类似于现在的财政部。  相似文献   
33.
仲威 《收藏家》2014,(11):65-68
近日,笔者在上海图书馆书库内偶然发现哈少甫旧藏《坡公铁如意拓本》,拓本为卷轴装,三段式,中段拓片宽56、高36厘米;上段题跋记宽56、高28.5厘米,下段题记宽56、高25.5厘米。此件藏品属于名家收藏之珍器,其全形拓本技艺精湛,有见拓本如见原器之感,卷轴中前贤题跋诗句满布,洵为珍稀善本。民国十二年(1923年)秋,哈少甫还曾拿出影印出版。  相似文献   
34.
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其用途和故事。古董放在私人藏家手里,就要成为“藏地秘密”了,而放在博物馆里,则是在解读“藏地密码”,成为传承文化的平台。就这样,牦牛博物馆迎来了一位又一位热情的捐赠者。  相似文献   
35.
在牦牛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和牦牛相关的作品。这些艺术家说,因为高原牧民的生活生产和牦牛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人,藏文化和牦牛文化一脉相承。他们自己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对牦牛这种最质朴的情感。  相似文献   
36.
“弄巴”,藏语意为沟、峡谷。巴卡泽松弄巴位于波密县城以西32公里,古乡巴卡村境内,距乡政府5公里、巴卡大桥4公里。这是一处鲜为人知的秘境,这里是波密岗乡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岗多是一个以云杉林为主要保护目标的保护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峡谷深处最主要的湖泊“泽松错”,藏语意为“三色湖”,分别代表绿宝石、白珍珠,黑玛瑙。三湖相连,远观就像是洒落人间的三颗宝石,更像是连接天、地,人三界的珍珠项链。  相似文献   
37.
5月的西藏又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季节,在藏东南的巴松神湖,在风景如画的国家级4A景区巴松措国家森林公园,令人翘首期盼的第二届环巴松措山地自行车越野竞速赛拉开帷幕。环巴松措山地自行车越野竞速赛自2013年第一届成功举办以来,得到了全国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全国各大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8.
镇江博物馆藏有一卷释明俭所绘的《曝书图》,真实还原了阮元焦山书藏的曝书场景,让后人得以了解藏书、护书的艰辛。  相似文献   
39.
杨建民 《文史天地》2014,(11):65-69
正法捷耶夫是苏联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毁灭》《最后一个乌兑格人》《青年近卫军》等,不仅在苏联,在上世纪中、下半叶的中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捷耶夫与中国著名作家鲁迅虽然并未有会面机会,但因为作品,他们之间却有着一段相知颇深的文学之缘。一1927年,年仅26岁的法捷耶夫,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毁灭》。这部小说,以刻  相似文献   
40.
The 5th Beijing International Tibetan Studies Seminar held in Beijing from August 2-4, 2012, was convened by the China Tibetology Research Center (CTRC),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ulture, and the Tibet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ASS), T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