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丧葬面具亦如是.我国北方葬俗中使用丧葬面具由来已久,并经历了由覆面到盖面的过程.这种风俗与北方民族信仰的萨满教观念密切相关,并因此而形成了特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2.
<正>面具起源于远古时代。那时,人们敬畏大自然,相信有神灵鬼怪,便模仿动物、妖魔等制作种种面具戴在脸上,希冀保护自己。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喜欢精美的面具,不过,它们今天不仅仅是掩面的工具,而且已经成为艺术品了。  相似文献   
23.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6,(3):91-91
藏族面具化的基本特点,从史诗《格萨尔》看古代藏族部落的议事会,藏区苯教寺庙建筑发展述略,富有特色的康巴藏区“侠盗歌”  相似文献   
24.
曲心祚  梅生摄影 《山茶》2010,(10):I0056-I0065
色彩斑斓的多民族杂居,各种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在青海的人地上比比皆是,花儿.藏戏.《格萨尔王》,六月歌舞……这些代表着不同文化的文艺之花在这里竞相绽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片贫寒的高地成为艺术之乡呢?  相似文献   
25.
大次老师全名次丹多吉,是觉木隆藏戏团仅存的传人。 大次出生在转经道上。因为他的父母就是觉木隆的成员,所以他8岁开始学唱藏戏.至今已有60多年了。作为一个在藏区巡回演出的藏戏班子,剧团每年雪顿节期间回拉萨演出.这属于政府的命令.是没有报酬的。来到拉萨.“我一个住的家都没有”。剧团上下都要租房子住。  相似文献   
26.
黄海霞 《神州》2011,(19):42-48
说到城市人,总是与文明、时尚、见多识广相随的,但从另一方面讲,城市人又代表双面人,一面是化了妆的脸,一面是素颜原底。不像农民,也不像独行的艺术人士,他们真实或自我。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算是城市人,因为性格上的原因,圈里人对我存有争  相似文献   
27.
《收藏家》2013,(7):79-79
在2013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展览"面具·灵魂的艺术",于6月18日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的100件面具藏品,除着重展示面具的社会、宗教、艺术基本功能外,还展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面具遗珍所蕴涵的政权、宗教、教育、农耕、建筑、娱乐等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8.
话虽这么说,但你到村里找尼玛次仁本人却并不难,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戏迷,从没有离开戏班“根据地”的习惯。他小时候由于受到村子里浓厚的藏戏文化的熏陶,对藏戏艺术有着一种特殊的爱,“那时候没有整场的藏戏演出,连折子戏也看不到,偶尔听到老人们在田间地头吼一嗓子戏剧道白,我的耳朵就能立起来。我是十六岁就开始学戏。开头的两年完全是懵懵懂懂、似通非通,从十八岁开始,我的学习成绩才开始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29.
我到拉萨的时候,藏民族名的“雪顿节”刚过。朋友告诉说,那时,罗布林卡一年一度的藏戏节拉开序幕,《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雯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等八大经典藏戏剧目在此一一排演,“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僧俗信众都沉浸在‘艺术欢乐的海洋’中”。同时,朋友还介绍说,藏戏在藏语中称“拉姆”,就是“仙女”的意思。当下不由怀想那“拉姆”该是何等的“风采翩翩”,以至如此地惹人陶醉。  相似文献   
30.
《西藏人文地理》2005,(6):158-158
受第四届中华民族文化博览会组委会邀请,西藏自治区文联组团率领由西藏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参加了本届中华民族文化博览会暨民族之花大选活动。雪巴拉姆藏戏团是在西藏享有盛名的民间藏戏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