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莹李理 《收藏家》2020,(10):51-60
《诗经》有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意思是说中华民族的先民出自瓜瓞,世代延绵,繁衍后代。自古葫芦就被视为多子多孙的象征,并逐渐演变成为葫芦文化,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葫芦,谐音"福禄",是吉祥福禄的象征;又因其多子,被视为多子多孙。  相似文献   
12.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3,(2):124-128,I0002-I0004,I0009
耳环,明代俗称环或环子。耳环虽不算在头面一副之内,却也是平常穿戴以至聘礼中几乎不能少却的一项。装饰纹样多从宋元之旧,样式与风格则不同。明代耳饰明确分作两类,一是耳环,一是耳坠。明王圻等编《三才图会》在"内外命妇冠服"一项画出"环"的式样(彩版一,1),明代通俗类书《增补易知杂字全书》"镮"字旁边的图示,都可以代表明代耳环之一般(彩版一,2)。耳环用作簪戴的细弯钩,  相似文献   
13.
张仲杨 《神州》2013,(33):251-251
表演类专业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最佳的方式莫过于一场专业的音乐会,一场好的音乐会对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文艺界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广西艺术学院2010级二胡硕士研究生殷微微的胡琴独奏音乐会不仅轰动了学校,还获得了广西文艺界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4.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10):148-149
停足伫立,目之所及但见烟波浩淼,杨柳掩荫之下,各色拱桥蜿蜒湖面,待得久了,水面上还隐隐传来悠远的钟声,将人的视野不由得带到对面山顶高耸的寺庙建筑之上.杭州湘湖的辽阔水面,不由令人浮想联翩. 随着湘湖三期神秘面纱的揭露,这座富有历史底蕴的千年古湖,已全然恢复了历史的形态:“开而荡”的上湘湖成形,“葫芦状”的大湘湖重现人间,二岛二山尽在眼底.西湖的这座“姊妹湖”,愈来愈大气而迷人.  相似文献   
15.
黄燕 《收藏家》2012,(2):79-80
清代中期,"扬州八怪"诸画师相继谢世,画坛日趋沉寂。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工商业较为发达,一些书画家先后来沪上鬻画为生,并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海上画派已显端倪。西学东渐,他们把西洋绘画的技法引入中国画,并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对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及图式均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葫芦一笑 《神州》2010,(3):75-75
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乡村的夜晚十分宁静。几个八九岁的寂寞小男孩,在打谷场上玩“捉特务”等玩了无数遍毫无趣味的游戏。一轮金黄的月亮悄悄怛上打谷场前面的山头。  相似文献   
17.
王富邦 《中国土族》2014,(Z1):30-31
<正>从互助县城威远镇出发,沿着威北公路一路北上,行至13公里处,看见路边小树林中一个不规则的葫芦形小湖,小湖边有水磨坊,小桥,流水,亭台,广场,这就是东和乡魏家滩村,一个游客旅途小憩的美丽村庄。东和乡魏家滩村共有4个社,230户,870人,汉、土、藏等民族和睦相处。2008年以来,魏家滩村两委班子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扶贫易地搬迁、整村推进、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狠抓产业发展,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普及、村庄面貌改变、居住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8.
陈飞鸿 《丝绸之路》2009,(20):50-52
作为彝族文化显性表征的葫芦图腾,可以说是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意识的丰富,是彝族生殖崇拜的遗留,蕴藏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是彝族性格、心理的折射。  相似文献   
19.
明代彩绘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除釉下青花、釉里红外,还有釉上五彩、素三彩以及釉上、釉下结合的斗彩、青花五彩等。但最典型的是青花五彩,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至今有实物考证的是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的宣德时期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和高足碗,以及在1988年景德  相似文献   
20.
刘晓路 《收藏家》2000,(11):22-24
最近,我发现4个瓷瓶,分别出自日本的江户幕府和近代天皇。日本瓷器没有中国式的官窑,按照中国的说法几乎都是民窑,朝廷和幕府的御瓷往往出自一些著名的民窑。这些瓷瓶类似于中国的青花瓷,有的结合五彩工艺,在当时的日本是登峰造极之作。在中国所藏的日本瓷器,它们无疑属于翘楚之作。其中,有日本天皇“御赏”乃木希典和张作霖的3个瓷瓶。乃木希典(1849—1912年)是日本陆军上将、甲午战争以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