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高峰 《环球人物》2012,(28):81-82
日前,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能够让用汉语创作的作家得到挑剔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青睐,莫言作品的翻译者、73岁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功不可没。在莫言得奖之前,他就已经把好几位中国作家送上国际文学的领奖台——姜戎、苏童和毕飞宇都是凭着他的译本,先后获得了曼氏亚洲文学奖。在将中国当代小说推荐给世界这方面,葛浩文堪称第一人。  相似文献   
22.
赵焕军 《神州》2011,(12):1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离奇坎坷的一生以及优美痛感的文字让每一位读懂她的人都为其英年早逝而慨叹不已。命运给予这位女性太多坎坷与不幸,让她过早尝到人间冷漠与悲凉,只有三十一岁  相似文献   
23.
王美龄 《神州》2014,(2):7-8
萧红以她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和表达才能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种别具一格的"萧红体",自传式叙事方法是她自觉的审美选择与追求。这种自传性的怀旧笔调以及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它们给萧红小说带来特殊的艺术效果,营造了强大的小说的情感容量。在她最具风格的小说中,都有一个作为抒情主体的自我形象存在,作为一位充满了矛盾的多重性色彩的女作家,她渴望自由却又害怕孤独,逃避孤独却又常常陷入孤独,她渴望男性的温暖、友爱、保护却又总是被他们伤害、歧视、抛弃,她一直在忍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却又无限的渴望着他们的关怀和爱护。因此她的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抒情主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位女作家丰富的情感主题。  相似文献   
24.
正《我的教师梦》是钱理群先生的教育讲演录,书里收录了钱先生的十二篇与教育有关的讲演稿,内容涉及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农村教育理想和打工子弟教育问题,教师的工作方式与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手捧《我的教师梦》,看着封面上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钱老,想象着他在讲坛上深情演讲的样子,我的心里充满了真诚的感动。感动于这位尊敬的老者对教育无怨无悔的追梦旅程,感动于他对农村教育、对打工子女教育的真切  相似文献   
25.
来信     
别无选择话萧红 她来自白山黑水的呼兰河畔,31岁殒命于香江,埋在浅水湾。如果不是许鞍华、李樯、汤唯重新演绎了她和她的作品,也许今天很多人都不会记住她的名字,以及她不断选择命运或不断被选择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26.
彰无忌 《文史精华》2012,(10):30-38
在家翻阅期刊《廉政文化巡礼》,其中《陈云与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的故事》一文引起我的兴趣:"萧红与胡恒瑞的结识,也是缘于买稿纸。她写完《生死场》后,鲁迅先生为其作了序言,却没有银两出书。胡借给她500大洋,得以出版发行,萧红一举成名。" 这篇文章的作者周舟就住在我楼下,很熟。周多年供职《承德日报》,能喝,能聊,更能写,在业内和文坛均小有名气。我去问他文中"500大洋"的出处。周云:是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亲笔记载。胡恒瑞1920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与陈云同门学艺结好。  相似文献   
27.
吾生亦晚矣,呱呱落地之时,萧红已经撒手人寰三载,此间何曾有"忆"?然吾却有幸与萧军相近半世,行父执之礼,且与萧家儿女亲同手足,故闻问萧红故实多多矣!另者,吾与端木蕻良、骆宾基这二位先辈亦有接触,话题亦不离萧红。所以,实情确有可"述"。  相似文献   
28.
姜锐 《神州》2011,(8):2-2
萧红小说虽然只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却有着震撼生活的真实的“力透纸背”的效果。本文从萧红小说的描写对象主体与对象的审美交融及文体形式的美感特征两个角度,对其审美特征进行了浅要探析。  相似文献   
29.
王晓冬 《沧桑》2009,(6):5-6
萧红,一生苦难,她笔下的女性也都带着苦难的枷锁,但在其女性意识深处,涌动着一种可贵的抗争精神,闪烁着对于生存价值和生命尊严的渴望。萧红当之无愧是为女性请命的“大智勇者”。  相似文献   
30.
丁菊茸 《丝绸之路》2009,(12):82-84
萧红在小说中始终如一地以女性视角与女性生命体验为切入点,从生与死的痛苦、心灵与肉体的折磨等多重层面展示了中国广大妇女的生存真相与悲剧命运,并且多方面深刻挖掘女性悲剧的根源。萧红小说的“女性关怀”命题,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