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看过了俄罗斯的文化现状和社会现状之后,作者将解读俄罗斯城市的灵魂——莫斯科地铁,这一交通工具见证着俄罗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海军负责武器装备的副总司令布尔苏克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俄罗斯海军正在计划生产一艘新航母,并且将在2030年后列装。布尔苏克当天化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说,计划建造的航母与现有航母不同,拥有超大排水量。这艘新航母将“不会早于2030年”列装海军。那么这艘计划中的航母,是否真的“比大还要更大”呢?  相似文献   
13.
据俄新网报道,一架米格-29教练机在莫斯科郊区坠毁,两名飞行员成功逃生。报道提到,生还飞行员并非俄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而是科研机构的试飞员。这次空难让人联想到不久前在中国四川发生的一起空难。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世纪前的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很多在哈尔滨生活过的老人和早年来过哈尔滨的外地客人都对哈尔滨的美丽建筑和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城市风韵赞叹不已并深深眷恋.实际上,哈尔滨历史的这些优美、典雅的建筑和哈尔滨别具特色的城市风格都与俄罗斯东正教及它的教堂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徐悲鸿1934年徐悲鸿夫妇应苏联邀请在莫斯科举办“中国近代画展”,时间定在5月。这时正是苏联“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典后,也是莫斯科最美的季节,名流要人云集。为此徐悲鸿婉谢了罗马和英国的邀请,从意大利乘船至苏联敖德萨,于4月24日抵莫斯科。国民政府驻苏大使颜惠庆指派先父冒  相似文献   
16.
何立波 《文史月刊》2004,(12):10-15
莫斯科郊外列宁山下的新圣母公墓,是果戈里、屠格涅夫、斯维特拉耶、布尔加宁、赫鲁晓夫等俄国和前苏联历史上名人的归宿地,他们受到络绎不绝来此光顾的人们的瞻仰和悼念。但这里也孤独地躺着一位中国人。他,曾是中共最高领导人,在中共党史上“显赫一时”。但如今已差不多为人们所淡忘,难得有人到他的墓前光顾,陪伴他的只有冷清和寂寞。他就是王明,即陈绍禹。  相似文献   
17.
李维民 《炎黄春秋》2004,(11):54-61
王明原名陈绍禹,1904年阴历四月初九(阳历5月23日)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一个贫民家庭。金寨县成为鄂豫皖苏区后,王明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都参加了革命,父亲在六安、霍山县当过干部,母亲做过妇女工作,大妹妹陈觉民当过商城县妇委秘书,小妹妹陈映民当过川陕省委妇女部副部长,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弟弟陈绍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抗战时期到了延安。王明是全家人中最早参加革命的。他幼时聪明伶俐,读过七八年私塾,9岁开始写诗,深得老师赞赏。1919年入固始县志诚小学读书。在这里曾受过进步教师詹谷堂(后为共产党员)的影响。1920年夏,王明考入朱蕴山等人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2008,(1):114-114
第22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前苏联莫斯科奥运记忆1980年第22届奥运会:前苏联为了主办这届奥运会,总共耗费了90亿美元左右。这在奥运会史上是创纪录的数字。与前苏联莫斯科一起申办第22届奥运会的,仅有美国洛杉矶一个城市。1974年10月国际奥委会第七十五届会议决定,由莫斯科承办。1975年3月,莫斯科成立了奥运会筹委会,开  相似文献   
19.
王稼祥(1906-1974)安徽泾县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年代,王稼祥在军事工作和党的工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几件大事载入了党的史册。1935年,王稼祥为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支持毛泽东对中央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1980年的7月,红色莫斯科,一群乌鸦盘旋在城市上空,不时发出凄厉嘶哑的叫声,仿佛是屈死的幽灵在哭泣,让听者不寒而栗。不祥的征兆发端于遥远的中亚内陆一个小小的芥豆之国。1979年12月27日夜,在2000辆坦克、1000辆步兵战车、3000辆装甲输送车、几千门火炮、数百架飞机的支援下,集结在苏阿边境上的苏联1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控制了阿富汗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城市,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