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张汉杰 《满族研究》2007,(1):90-93,104
沈阳故宫收藏的乾隆皇帝御制“西番莲赋”刻石,是一件诗画合璧的珍贵清代宫廷文物,它再现了清代君臣雅聚赋诗唱和的历史真实画面,并揭示出乾隆皇帝诵莲、赋莲、铭莲的意义所在,同时也使人们了解到明清时期流行于瓷器、绘画上西番莲纹的渊源。通过了解此件文物的流传经过,更加提醒国人保护文物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22.
肖向云  王毅 《风景名胜》2011,(10):144-149
杭州,人间天堂,处处好风光。这是人们的共同认识,但多数人,周末的时候,围着西湖转悠,或去湘湖漫步,龙井问茶,梅家坞吃土菜,唯独忽略了城北。这与习惯有关。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城北是老工业区,有啥好风景?其实不然。我就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城北那处宁静的佳境。  相似文献   
223.
曾颢灵 《神州》2014,(3):284-284
佛是国人最持久、最坚实的精神信仰;茶则体现了国人精神和物质的两个层面的人文风俗。两者皆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主要从二者展会的空间设计、主产品、产业链及衍生空间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试图通过两个极具中国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化形式为其他形式的文化发展提供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24.
连佳 《民俗研究》2014,(5):92-97
韩国的秋夕节既保持了家庭团圆的主题内核,也传承了中国明代儒教影响下的家族祭祀。在翔实记录当代韩国秋夕家族祭祀礼仪的同时,与《大明会典》中的相关祭祀礼仪史料作对比研究,能充分显现出当代韩国秋夕茶礼对中国明代祭祀礼仪的传承,反映中国明代儒教思想和礼仪制度对韩国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25.
正201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卡洛琳·弗兰克的专著《中国器物与美国镜像:早期美国的中国商品》1。作者认为,中国商品在美利坚民族形成过程中起了"令人吃惊的作用",并与美国独立战争密切相关。这种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该书出版后受到美国早期史、文化史和商业史学界的关注,迄今热度不减,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大多数学者持肯定态度,如称赞该书资料丰富、让人们见识了"从未知晓的美国与亚洲的早期联系"、"引人入胜"、"令人兴  相似文献   
226.
李玲 《福建史志》2014,(6):56-57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县佐王审潮、王审邦、王审知三兄弟率兵响应王绪起义,携母徐氏率军一万多人辗转南下,进入福建。在征讨沙县二十七都十八盂“蝙蝠洞”(今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时,进驻现永安青水乡一带,并在青水昆岗(现青水龙吴村)驻军长达5年(另说3年)之久,建造罗兜祠、上官厅、中官厅、下官厅、兵房、兵坪、马道、练兵场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后立屋官厅为“三王祖祠”。  相似文献   
227.
陆梅  郭蓉 《风景名胜》2014,(4):52-59
在今年之前,我对衢州的印象仅止于一个地名.虽也有朋友住衢州,也曾多次邀约游玩,可究竟永远有忙的理由.所以很长时间来,我对衢州的印象,近乎等同我那个作家朋友的印象:安静的,低调的,古风和素朴的.此番赴衢州,正是南方大面积雾霾时.怀着逃无可逃的心绪,一路咳嗽到衢州.没料想,几小时后,扑面迎接我的,竟是清朗的风和湛蓝的天,立马有种喜出望外的收获.放下行李,先是踏访了就在城中的孔氏家庙,晚饭后到衢州书院喝了茶,虽依旧对衢州一知半解,但从心底已喜欢上了它.感觉像是回到童年,既有家的暖意和亲切,又有小时候独自走夜路浑不知的安宁.第二天一早,我和朋友分成三路采风.一路去开化和常山,一路赴龙游,一路到江山.随行哪一路,都有精彩和期待.而我偏偏诸事缠身,只能选择匆促的半日江山行.就这样,不经意地,我和清漾相逢了.  相似文献   
228.
229.
李竹雨 《收藏家》2022,(11):87-92
中国古代茶器种类繁多,各自具有不同用途,茶器的造型样式以茶事活动的目的为依据,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同时讲求美观,并逐渐赋予精神内涵。纵观中国古代饮茶的发展,可以发现饮茶方式的变化,造成了饮茶器具的改革,一些失去实用功能的茶器会被逐渐淘汰。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兴盛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茶始有字,茶始成书,茶始销世,茶始征税。  相似文献   
230.
花香守望者     
谢阮虹 《世界遗产》2014,(10):60-65
一杯香气四溢的茉莉花茶,在给我们带来享受之时,也引发我们的感叹:在宋代从中医原理中研制香茶成型,明代窨制工艺完善,再到清代花茶的推广,茉莉花茶的演绎至今已上千年。这种珍贵的制茶工艺和茉莉花茶文化得以传承,是因为有一批制茶人,他们对于茉莉花茶的不懈坚守与持续创新,才让花香千年不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