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日本平安京出土的花枝蝶鸟方镜镜范构造的观察和分析,总结了平安后期铜镜制作工艺最显著的特征,即粗坯与细粘土重叠。同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和镜诸要素的发展过程,指出日本铜镜的"和式化"现象是在11世纪后半叶迅速发生的。  相似文献   
92.
1990年9月,山东省即墨市蓝村镇鲁家埠村村民在村前捡拾到五铢钱范1件(图一).  相似文献   
93.
余石泉 《安徽钱币》2006,(2):32-32,I0004
有关唐代开元钱的铸造方法,冈从无钱范出土发现,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但泉界一致公认,翻砂铸造法始于开元通宝。我在青阳县高阳桥下集得几枚历朝古钱,尚算奇异,兹结合其铸造方法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4.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方砖砖范,长、宽各为30厘米,厚5.3厘米,一面阴篆书四行,每行三字:“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字为反,由左至右排列,为民国年间陕西榆林一带故域出土,是西汉与匈奴和亲及“昭君出塞”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95.
团结 《文史博览》2014,(11):17-18
今天知道范朴斋这个名字的可能已经不多了,了解其生平事迹的更属凤毛麟角。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主活动、对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民主人士,范朴斋不应也不能被历史遗忘。 范朴斋1895年生于四川成都,幼年便奉祖父范蕊生之命随蜀中名儒吴虞读书。范朴斋精于文墨,曾长期担任民盟主席张澜的秘书和文件起草人,民盟的许多重要文电均出自他手,故有“民盟一支笔”之称。范朴斋是“中间路线”的积极拥趸者,曾任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后弃官加入民盟。  相似文献   
96.
本工作利用热释光对9侏青铜器中的陶瓷进行了间接青铜器年代测定,揭示了这些青铜器的真实年代,并为青铜器定代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由于大部分中在型的青铜中都存在,并在取样过程中一般不会对器物造成伤害而为物界所接受,使得这一方法在青铜器的真伪鉴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是目前青铜器真伪鉴定中最有效的科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7.
中国古代的铸钱工艺从先秦至六朝皆系范铸工艺,隋唐以后采用砂型铸钱并一直沿用至清代末年。在这两种工艺之中应当有一个技术过渡期,从目前田野考古发现的铸钱遗址看,这个过渡期应在六朝。对于批量铸钱而言,范铸法铸钱技术最高形式即为叠式浇铸,而叠铸技术水平最高者,莫过于萧梁时期的双面纹叠铸范,它不仅以省工省料见长,并且一套范一次浇铸的钱数可达到500枚左右,这是汉代叠铸钱工艺无法实现的。本工作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萧梁时期的无榫卯双面纹叠铸钱工艺的可操作性,力图阐明六朝萧梁时期铸钱工艺中制模制范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与汉代传统叠铸钱工艺的技术比较。  相似文献   
98.
河里范遗址位于陕西省乾县城东约15公里的泔河南岸二级台地之上,2005年发掘了400余平方米,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等遗物,可辨认出仰韶中期、晚期和龙山早期三种遗存。本次发掘表明泔河流域在仰韶中晚期到龙山早期这段时间,与渭水中上游地区同期的考古学文化无论从整体的陶系、器形、器物组合及陶器的纹饰特征都基本接近,相较之下与泾水上游同期遗存的差别在仰韶晚期时开始明显。该遗址是泔河流域的首次考古发掘,对关中西部地区史前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
程义 《文物天地》2021,(1):118-125
<正>在姑苏城内西南面著名的"盘门三景"风景名胜区内,有一座七级八面、造型秀美的古塔——瑞光塔。相传此塔是三国赤乌十年(247)吴王孙权为报答母恩而建造的,因此也叫报恩寺塔。据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一记载:"瑞光禅院在吴县西南旧普济院。宣政(宣和、政和)间朱勔建浮图十三级,靖康焚毁。淳熙十三年,寺僧重葺,稍复旧观。"后寺塔改为七级,名瑞光寺塔。该寺屡遭焚毁,又屡经修葺。现今的瑞光寺殿宇是清代重建的,只有塔是宋代的建筑。宋明两代多次修建,至清代咸丰年间,清军和太平军在姑苏城内开战,1860年遭兵燹,佛寺被毁,唯塔独存,但外檐已毁于战火,仅存卓然的砖砌塔身相对完好(图一)。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