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在苏联发起的撤回在华苏侨行动中采取积极态度,协助苏联政府顺利完成了在华苏侨的大规模遣返工作。旅大作为苏侨集体遣返的主要地区之一,在遣返工作中坚持中央"主动配合,积极协助,适当照顾,给予方便,尽速送走"的总方针,以维护中苏友好大局为宗旨,秉持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动性,在重大问题上既坚持原则又富于灵活性,从而达到既顺利遣返侨民、维护中苏友好大局,同时又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和独立性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72.
一贯倚仗美国的蒋介石为何发出"美国之无智与凶险,其与俄共相较实有过之,而其自私之作为,或更甚于俄共者也"的感叹,甚至一度痛下决心,"惟有自今日始,对美绝望,决另起炉灶"?面对宿敌苏联的主动示好、意图联合,念念不忘反攻大陆的蒋介石又为何举棋难定,甚至援引明末吴三桂、洪承畴之旧例而暗生警惕?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中、美、苏三国暗中博弈、互相角力。在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局势下,矛盾纠结中的蒋介石又将如何谋划反攻大陆?请听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为您解读内中隐情。  相似文献   
73.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粮食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粮食产量和供应量锐减,而苏联政府必须确保前线士兵的粮食消费来打赢战争。面对粮食的短缺和时刻到来的饥荒,苏联在城市发放卡片,建立粮食卡片制度,实行定量配给来限制城市居民的消费,同时在其中亚和远东地区开荒种地,扩大耕地面积,鼓励城市居民参加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美国等盟国通过租借援助向苏联提供了包括粮食在内的大量战略物资,为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4.
甲午战争后,日本民间为对抗美欧扩张在华权益而提出旨在与中国等亚洲国家间提携甚或结盟的亚洲主义论调,在其嬗变过程中存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紧随局势变幻而频频翻新名称和言说;一是始终未变其国家利益至上的实质,及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所不屑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75.
图片新闻     
《旅游科学》2014,(1):F0003-F0003
申葆嘉教授(1923—2014),江苏苏州人,著名旅游学者。1944年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学系学习,抗战胜利后转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49年7月毕业后就职于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对外贸易司(1952年8月,中央贸易部撤销,成立对外贸易部和商业部)、1980年应邀到南开大学工作。1982年8月参加组建旅游学系并担任旅游经济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76.
梁元东 《百年潮》2014,(1):71-72
正"神舟号"并非中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船工程,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就有了第一个载人飞船计划"曙光号"。美国和苏联已经遥遥领先,中国的最高层要求技术人员在三年时间内把航天员送上天,但种种原因让这个计划最终被叫停。不能只上一个人,应该上一个排苏联的加加林上天走了一遭,对于中国,是强烈的刺激。1964年,中国把苦日子熬了过去,不再会揭不开锅饿死人了。这时,国民经济的调整已  相似文献   
77.
78.
梳理19世纪的中国史,会看见一条清晰的轨迹:中国的近代化之路,每往前走一步,都是挨了一次打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几个先觉者发出“睁眼看世界”的呼吁;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兴起洋务运动;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有了维新变法;1900年庚子之变之后,开始“新政”、“立宪”、“革命”……中国这个封建老大帝国的步履,不可思议的蹒跚、滞重,一步一停顿,以至于用上六七十年的时间,仍未能自强。  相似文献   
79.
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那种认为俄罗斯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的评价“向来”是保持公允、客观的态度,和不存在对斯大林“重新评价”的观点,指出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评价有过几次重大变化:赫鲁晓夫曾经掀起的“非斯大林化”运动;戈尔巴乔夫则不仅全盘否定斯大林、甚至全盘否定苏联70年历史;以及由于苏联解体、民族分裂……所造成俄罗斯社会的巨大变化,再次引起的上层建筑、思想领域的变化。近年来涌现的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思潮,就是这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性反应。本文特别指出:当前俄罗斯社会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的思潮,其实质并不意味着对苏联旧体制弊端的认可,而是对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不满;意味着今天俄罗斯社会能以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态度评价历史,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于国家的复兴。本文强调指出:不要把一个民族复兴的愿望与少数人的“大俄罗斯主义”思潮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0.
李红杰 《世界》2006,(5):8-9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主客观变化,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反映到中东地区,就是地缘战略利益、能源安全利益、国际政治利益和经贸利益四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