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正>明清时期,苏州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各地商贾云集。商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纷纷组织起各自的行会机构。于是,会馆和公所应运而生。会馆产生的时间先于公所,多创设于明代万历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会馆最初以同一地区的旅苏商人集结为多,不分行业,兼有"联乡语、叙乡情"作用。后来,也逐步成为商人  相似文献   
112.
陈佳 《黑龙江史志》2014,(24):104-105
明清时期苏州商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观念开放,留下了许多女性墓志铭。从碑刻中留下来的只言片语,勾勒了明清时期吴地妇女的典型生活,这些片段之下的妇女往往也被理想化和典型化。墓志铭当中的寥寥数语承载了她们的人生历程的记录,更是明清时期经济高度发达的苏州府有关道德,伦理,教化,社会风气和社会性别角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3.
雷虎 《世界遗产》2014,(12):39-44
苏绣,是纯正的中国风骨,但它又溶解了最地道的西洋血液,是传统手工艺中最不传统的技艺。这种技艺已有两千多岁高龄,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产业链正蒸蒸日上,似乎没有老去的迹象。多年以来,它在收藏品市场得宠,在刺绣品中,独占鳌头,在民间也掀起热潮,掀起全民一轮又一轮的刺绣运动。然而,在机械化成为时代潮流,粤绣、湘绣、蜀绣纷纷缴械投降的大环境下,身为"四大名绣"中的带头大哥,苏绣是在尝试力挽狂澜,还是在表演回光返照?  相似文献   
114.
夏冰 《钟山风雨》2011,(1):52-53
民国元年(1912),曾在清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苏州藉三鼎甲:陆润痒(同治十三年状元)、邹福保(光绪十二年榜眼)、吴荫培(光绪十六年探花)成了前朝遗老.1915年,邹榜眼与陆状元先后故去,苏州籍鼎甲只有吴探花一人岿然独存了.  相似文献   
115.
从古城苏州西部高峻挺拔的穹窿山东南麓,顺着大茅峰蜿蜒东下,即见一峰突起,这就是爱国老人李根源(1879—1965)居住十年之久的小王山。李根源系云南腾冲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1906年春,他在日本奉孙中山、黄兴之命,在东京创办《云南》杂志,宣传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回国后历任云南讲武堂监督、云南督导处参议。  相似文献   
116.
苏州园林绿化系统在"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三区三城"等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园林绿化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7.
关于江苏武备学堂,江苏武备志无存。《苏州日报·老苏州》曾悬疑征求答案,笔者据手头掌握的资料回答后,也与苏州市、沧浪区两志一样,只说在盘门外,没有说清楚具体的位置,但一直耿耿于心。某天偶然翻阅《沧浪区志》,在卷首“1908年的苏州巡警分区全图”上.发现了陆军学堂的位置.坐落在大马路东侧、今天胥江河与张公桥河之间的一条河的北侧,大约位于现今盘胥路与巴桥头交界附近,在解放桥北。  相似文献   
118.
丁小明 《收藏家》2011,(12):39-46
清中期的江南艺文世界处于一种中兴的状态。以家族为核心的诗人、画家们荟集其间,他们集群地交游宴集、赋诗作画,以巨大热情投身到种种艺文活动之中,将自古以来江南特有诗画相辉的艺文品格发挥到新的极点。  相似文献   
119.
语像     
《旅游》2011,(10)
  相似文献   
120.
郑永华 《华夏考古》2011,(4):120-130
苏州原妙智庵内新发现了两块姚广孝碑刻,碑中所记载的有关姚广孝四则原始资料,虽已见于文献记载,但作为碑刻却是首次发现。刻碑很可能是明初宣德元年前后由其嗣子姚继统一摹刻而成的,具有独特的文物考古价值与史料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