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在我们苏北泗洪民间,每当人们在一起闲谈起老家是什么地方的时候,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俗语:我们老家在山东喜鹊窝。这句话讲了多少年多少代,谁也说不清。那么,这句俗语有没有根据?是不是苏北泗洪近百万人口都是从山东移民来的呢?一直是个迷。  相似文献   
62.
苏北大开发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分析实施苏北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剖析苏北区情的基础上,指出了苏北大开发的原则,并对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中部"纵向"经济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3.
沿海铁路建设与苏北鲁南地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忠臣  陆玉麒  李平华 《人文地理》2005,20(2):13-16,128
交通条件的改善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构建最优的空间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化组合和区域发展主轴线的构建对驱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以苏北和鲁南地区为例,借沿海铁路建设带来的发展契机,通过对该地区交通网络演变规律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当前制约该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结合空间结构理论,给出了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4.
毛广雄 《人文地理》2009,24(4):72-76
从苏南地区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的基本特征入手: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升、从项目类型看,工业项目仍占较大比重、特大规模产业转移有了新突破、共建开发区成效显著以及产业转移结构日趋优化等。借鉴Hayter区位进入理论的分析框架,从心理距离、承接区域政策、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的空间进入壁垒,从专业化优势、竞争力优势等角度分析了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的空间进入优势。认为苏南产业大规模向苏北转移是进入壁垒和进入优势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结了渐进式产业转移的五种模式:资源利用型、节约成本型、拓展市场型、优势延伸型以及园区对接型,并就如何加快地区产业转移进程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5.
建国初期,苏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敌对势力的破坏,巩固新生政权,为各项建设事业的开展创造了稳定,健康,蓬勃的社会基础。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总结历史经验,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
王桂强 《旅游科学》2008,22(4):32-36
本文在借鉴类似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家庭结构周期性变化与旅游支出预期关联的假设,构建了家庭结构周期模型,并应用于在江苏北部地区旅游市场开展的系统随机样本调查。本模型研究数据以及结论可以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2002年建成的新长铁路,是当代苏北腹地的钢铁大动脉,其实早在在1920年,作为苏北腹地的海门县就曾修筑过一段铁路——青三铁路,它比新长铁路早82年。  相似文献   
68.
窦娟  来碧荣  黄朱清 《铁军》2020,(1):38-38
林子明,1920年生,上海人o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作为江南参观团成员赴苏北抗日根据地学习,聆听过刘少奇、陈毅、粟裕等领导的报告。1943年秋,经新四军六师十八旅旅长刘飞介绍,她与时任江都独立团参谋长戴克林结婚。之后,曾出任团民运股长、直属队政治指导员等职。1955年转业地方。离休前,时任浙江省外事办公室党委委员。  相似文献   
69.
《江苏地方志》2011,(1):I0020-I0020
淮安经纬钢材城是淮安市清浦区招商局和区委宣传部为了贯彻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布暑共同引资的项目,  相似文献   
70.
朱翠萍 《神州》2011,(6):123-123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我县地处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是省重点贫困县。而且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农村,许多学生家庭由于子女上学及其他原因而处于贫困状态,在正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出现不健康心理症结及言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