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大清早的梅里达一片沉寂。街头往来行人寥寥,大多归属以下三种:外国游客,在外谋生活的,以及从容笃定的老人。平原内陆炎热难耐,即使12月份早上8点  相似文献   
112.
植物考古新发现揭示:仰韶文化早期,渭河平原处在农业起源的过渡阶段,采集狩猎在当地人类生活中的比重日渐衰落,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生产的比重日渐增强。仰韶文化中期:渭河平原完成由采集狩猎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进入到以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为主导经济的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夏商周时期:从西亚传入的小麦在渭河平原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突然大幅度提升,种植规模扩大,在粮食消费中所占比重显著提升,虽然还没有完全取代粟和黍两种小米,但已经处在了与粟同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中国历史时期的"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113.
我国文学界对秦史在春秋时代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从大量的史料出发,对其中关于泰国哪位先公迁滑的史事,泰国“西新邑”究竟在何处,以及周六史俗所谈周、泰关系演变的形势包括怎样的内涵等,分别进行了考证,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4.
苏北运河经济带构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江沿河地区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地理与规划学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对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沿江沿河的开发更是振兴经济的有效手段。本文从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苏北运河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指出了构建苏北运河经济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构建苏北运河经济带的设想,从开发模式、重点产业和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对苏北运河地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吴桐 《东南文化》2021,(1):108-119
通过对宁绍平原两周时期主要陶瓷器的CV系数统计,可知宁绍平原在西周至春秋时期,陶瓷器的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且长期未发生明显变化,规范性不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简单与迟滞状态;至战国时则发生明显变化,陶瓷器的生产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规范性增强,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发展迅速并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16.
"救命墩",又称"济民墩",另有"避潮墩"、"望潮墩"、"高宅基"等多种称呼。顾名思义,即在沿江沿海地带,百姓为避洪避潮而筑砌的高土台。昔日,苏沪等地沿江沿海一带,因多为低洼平原,再加防洪堤岸矮小,质量差,水患频仍。为了躲避洪潮,人们只能"择高阜而居",或把房屋建在高处,或垒土为墩,即"救命墩"。"盐城八景"之一的范公堤外过去就有  相似文献   
117.
宁夏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河道的左右摆动,灌区人口的增减变化,农牧业经济的此消彼长等多种原因,使渠道的兴废变化很大,见诸史志记载的有汉代高渠,北魏艾山渠,唐代七级渠、光禄渠、御史渠,特进渠,西夏吴王渠,元代蜘蛛渠、太平渠、白渠,明代靖虏渠、柳青渠、石灰渠、通济渠、羚羊夹渠,清代昌润渠、滂渠、复盛渠、天水渠以及民国时的湛恩渠、云亭渠等,今皆不见,考究其消失的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8.
漳河是海河水系重要的支流。历史时期,在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漳河平原段具有易淤、易决与易徙等特征。本文以明清(1368-1911年)为研究时段,对漳河的变迁过程进行了尽可能具体、详细的复原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漳河变迁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19.
王思霄 《铁军》2022,(2):22-23
<正>抗战时期,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创作了大量讴歌抗战的音乐作品,其创作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音乐作品融入整个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怒吼声中,久久传唱,历久弥新。在新四军抗战音乐史中,有一首是国际友人罗生特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创作的《反法西斯进行曲》,是他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首歌曲。  相似文献   
120.
丁星 《大江南北》2022,(5):7-11
抗日战争时期的苏北,流传着一首新民谣:“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下有个韩德勤,手下白养几万兵,只会欺负老百姓,多少鬼子不去打,专门反共反人民。”这个被称为“扫帚星”的韩德勤,当时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和江苏省政府主席,是国民党在苏北的最高军政长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