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正>胡杨,沙漠,荒原,孤烟,落日,黄羊。沧海桑田,当曾经的古海成为如今的西部荒原,苍凉成为主色调。尽管这是个传说——"生而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但却让很多人坚信不疑。在一片茫茫中,能坚守住信仰的,才能成为英雄。1生活的神奇,在于多彩。蓝天白云、红叶褐干,远离霓虹和尘嚣,去荒原朝圣,不再膜拜铜臭,向荒原的守护者们深深鞠躬,心里的污浊一扫而空。2这胡杨,像极了中国的农民,在贫瘠中自得其乐,在匮乏中默默耕耘。如果你不接近他们,他们总是不起眼的,但靠近之后,你会惊叹他们的伟大!伊甸园的欢乐是无人能拒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伊甸园,他们甘愿于此。  相似文献   
12.
“人世间一切事情,悲欢离合,山川人物,磊落真多,只要用诗的精炼语言、画的丰润笔墨一表达,就能富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李白在《关山月》中写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不知几时起,我对一轮圆月的升起或圆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我工作的地方,正是天山,它曾被评为“镜头里最美的赏月地”,天山天池幽蓝深邃的夜空中,一轮圆月自苍凉宏伟的天山山脉升起.新疆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天山的明月气势恢弘,亘古悠长.而本地的哈萨克族群众也有着敬月的传统,阿依古丽是哈萨克女孩最常用的名字之一,意为月亮花,借月喻人,表达对美好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苍凉是张爱玲悲剧美学的内核。本文旨在从身份焦虑的角度来透视张爱玲作品的荒凉意境,探讨张爱玲的身份焦虑的产生、表现形式及对苍凉的审美趣旨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高 《文史博览》2005,(6):16-22
陈晓楠:在中国大陆,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档案。档案里记载的是“组织”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鉴定和评价。而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级别、系统等等储存并保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档案是非常神秘的。由于有着极其严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们不可能自由地翻阅自己的档案,而受到严格控制的档案材料也更不可能流散到社会上。  相似文献   
16.
正丙申仲夏,我们有幸随团一路西行,游览西北大漠,饱览塞上秀色。这是一片古老、壮丽的土地,那浩瀚无垠、广袤寂静的沙漠世界,那丝绸路上驰名中外的美景名胜,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塞北江南沙坡头从北京出发,途经保定、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后一路西行,来到了宁夏中卫著名的沙漠风景区沙坡头。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来到大漠的风景区,无疑是一种令人兴奋的体验。放眼望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漠浩瀚、苍凉、雄浑,千里起伏连绵的沙丘如同凝固的波浪错落有致,柔美的线条展现出它的非凡韵律,让我们既对沙漠产生万分敬畏,又充满依恋和神往。  相似文献   
17.
荒原土高炉     
在乌兰至德令哈的途中,有一片小土高炉群矗立在青海的荒原上。从公路上望去,三柱冲天的大烟囱,排列在山谷的旷野里;烟囱下面横陈了密集的碉楼。因为四周的荒原上,没有任何建筑也没有一棵树,满目荒草,只有苍凉的山峦盘亘左右,青灰的峰峦顶端,终年覆盖着雪。这里海拔约3300米。  相似文献   
18.
张子静  季季 《湖南文史》2012,(10):10-13
张爱玲曾在1944年5月发表的散文《童言无忌》中这样描写她唯一的弟弟:“我的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也不。……我比他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有了后母之后,我住读的时候多,难得回家一次,大家纷纷告诉我他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张爱玲笔下那个“很美”而“没志气”的弟弟,名叫张子静(1921—1997)。张爱玲辞世之后,有感自己“风烛残年、来日苦短”的张子静,决定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事情写出来。在文章中,张子静真情回忆姐弟往事、家庭变故、人世沧桑,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座地处深山峡谷中的古城,夕阳西下,余晖照在残垣断壁上,一股苍凉感扑面而来,这是一座引起苏轼关注的古城,洮河滚滚,涛声隐约。一座地处西北的古城,为何会走入苏轼的笔下呢?  相似文献   
20.
唐水 《中华遗产》2009,(12):152-155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出自《诗经·国风·击鼓》的经典诗句成为千年来最甜蜜最苍凉的爱情誓言,即使今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蕴含的那份深沉和永恒;“执子之手”,也因为与相爱终生的生死契约相连,几乎成为男女爱恋的一种标志性姿态。你看,《诗经·郑风·遵大路》还描画了这样一幕:“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女子眷恋地拉着情人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