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以及渴望科举功名带来的名利,因此敬重字的观念深厚。明清以来各地广设敬字亭(亦名惜字亭、圣迹亭、敬圣亭、笔亭、字纸亭),以供焚化字纸;人们对书有字的纸张,不敢随意丢弃,一定加以捡拾整理,汇集于敬字亭焚化;焚化后的灰烬,则会选定日期,送至海边或溪边放流。敬字风俗体现民众对知识的敬重,对于民风教化、建立善良风俗、鼓励学子努力向学。都发挥很大的功用。  相似文献   
42.
《神州民俗》2007,(8):24-24
客家山歌素有被称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客家人从中原南迁东莞后,为了躲避战乱和外人的侵扰,他们选择了以山为居。在山里田间艰苦劳作过程中,或遇到各种喜怒哀乐时,借歌声以宣泄。改革开放后,清溪客家山歌老一辈为曾醒、张焕为主,新一代以张健华为主的一班热爱客家山歌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3.
引言 罗香林所著《客家研究导论》在民国廿二年出版后,迅速引起国人热烈的反应,在全国各地报章上,学术刊物上,书评陆续出现。评论该书的人士,一般都对该书作极高的评价。如谢幼伟先生在《民国日报》所发表的书评:  相似文献   
44.
罗香林名著《客家研究导论》的内容重点虽然不在海外侨居的客家人,但就如他的自序所言,客家研究的范围,应该包含海外的客家人,应“将客家海外侨民的活动经过,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及其与祖国政治经济上的关系,广搜材料,整理分析,严密研究,著为专编。”他的名著也作了示范。在其第八章《客家与近代中国》的第四节中,概述海外客侨与祖国关系。罗香林在书中有关客侨的叙述,是属于介绍性质,但可算是对客籍华侨的研究做出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罗香林先生是客家研究的奠基者,他的《客家研究导论》(1933)和《客家源流考》(1950),对当时及后世的客家研究均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在他的学术观点中,影响最巨者,莫过于他的客家源流观。罗先生在上述两本书中,引用了大量客家人的谱牒,反复论证客家人的祖先是真正的中原(中州)人,是经过五期大规模的迁移,而由中原辗转南迁到华南各地。对于罗先生在客家源流研究中强调血统的追寻,学界普遍关注的是他在《客家源流考》中提出的“纯粹自体”说。事实上,对于客家人的源流问题,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两书中的论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46.
客家源流问题长期以来是客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并一直伴随并推动着客家研究向前发展。本文不仅回顾了近200余年关于客家源流问题的研究,而且对主要的观点和争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旨在探究客家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所需要之动力与精神。  相似文献   
47.
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生命力,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广大的社会区域,从而成为汉民族的一支人口众多、分布甚广、英才辈出的特殊民系。身为客家人的罗先生,不仅对客家历史与文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还着力从事搜集、整理和研究客家文献资料等工作,可谓居功至伟,被誉为客家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研究客家历史与文化的理论与方法,他对建构“客家学”的审慎思考,仍然值得我们后来者进一步去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48.
太平天国运动研究与客家研究相结合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新动向。本将着重论述客家与早期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一、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会是西方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化相结合的产物,为什么最初在中国南方省份广西得到广泛传播?拜上帝会在组织和心理上都给在土客之争中处于劣势的客家族群带来需求和慰藉,同时跟冯云山等人的主观努力分不开;二、由于缺乏严谨的纪律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客家人组织的起义军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形势不容乐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9.
本说的“客家”是一种学术专名,特指历史上在赣闽粤边区化育成型的汉族新兴民系,该民系主要由南方百越后裔和北方移民融合而成,其中前居于主体地位。两宋以来,在复兴“三代之治”的社会思潮推动下,出现了宗法宗族制度庶民化的趋势。明清时期,在赣闽粤边区长期延续的百越山地氏族化,实现了向宗法宗族化的转型,与此同时,客家先民族群也随之化育成为汉族新系民系。客家宗法宗族化是直接从百越山地氏族化转型而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0.
一 月 6—8日,房学嘉、李小燕及研究生夏水平、张小聪、李海冬到厦门大学参加“全球客家区域化”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