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毛晓沪 《收藏家》2013,(7):85-88
2013年4月,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香港首次拍卖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这也是嘉德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大拍,其中一件青瓷盏托器宇轩昂,清新淡雅,品味极高,引起笔者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2.
影子 《旅游》2013,(9):58-61
我从小生长山西阳泉,小时候每逢农村的祭祀活动,都会看到五彩缤纷、斑斓绚丽、造型逼真的面塑,那时候,我不懂什么礼节,只是对满桌的祭品很感兴趣,印象深刻。早就产生了把这一瑰丽的面塑艺术品拍摄下来的念头,苦于没有机会。恰逢前几天,阳泉市郊区西南舁村有一场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负责制作面塑的是阳泉市河底镇胡怀英,以手艺精巧远近闻名,特意约我们前去拍摄。这个活动上需要一百多组面塑,场面和气势都属于近年较大的。我听到这消息,不由得兴奋起来。  相似文献   
103.
石建邦 《收藏家》2000,(7):i001-i001
江南太仓自古乃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明清以来更是文人荟萃,艺术繁荣。其中最为人耳熟能详的可能要数明末诗人吴伟业以及清初著名的“四王”画派,其流风遗韵于今不衰。今天的太仓依然是一块富庶丰饶的江南明珠,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如虎添翼,新兴企业家似雨后春笋,一浪高过一浪。三味斋主人就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新劲企业家,难能可贵的是其近年来在商海邀游之暇,更留心于中国书画艺术品的收藏与研究,为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精髓而倾尽全力。虽然小过短短数年,但凭籍三味斋主人对艺术的聪颖领悟及独到眼光,已经建立了非常精湛的收藏体系和相当可  相似文献   
104.
靳彦乔 《收藏家》2000,(7):43-43
犀角雕刻是明清工艺品中的重要门类。他与竹、木、金、石工艺品一样,成为几案上不可缺少的清供和珍玩。角的使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之,而角易腐朽,故极少出土的记载。至朝代,犀角的雕刻工艺逐步进入了繁荣的时期,清代中期则达到历史的鼎盛。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明代及清代的犀角艺术品、从不同侧面反映着明清两朝的艺术风格。“明犀角雕仙人乘槎杯”,是犀角  相似文献   
105.
聂崇正 《收藏家》2000,(11):20-21
如今收藏历代书画作品的人,一般都要讲究画家的知名度,而且还要注重于著名画家的精品(即代表作),也就是说收藏的重点放在美术史的主流绘画部分,而对其非主流的部分则较少给予关注,有如此想法当然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能够有条件收藏到名家的精品,当然是再好也不过的事了,其中的道理嘛,自然就不用多说,除去艺术价值的高下之外,经济价值的因素当然会是很主要的。但是这样的收  相似文献   
106.
汪友生 《文博》2001,(4):74-74,77
“中南海用瓷”,又称,“主席用瓷”,是指70年代江西景德镇专门为毛泽东设计和制作的一系列生活用瓷器。目前,冠以“主席用瓷”之名的瓷器被妙得很热,其价格在国内外的艺术品市场可谓扶摇直上,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中南海用瓷”,时下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货”。“中南海用瓷”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07.
敬华 《收藏家》2001,(8):65-65
今年春季的艺术品拍卖可谓是高潮迭起,好戏连台,各大传统艺术品拍卖公司均有不俗表现,艺术品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先期已被媒体舆论看好,成为春季艺术品拍卖聚集热点的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更是不负众望,一槌定音,后来居上以总成交额5456万元和总成交率78.51%  相似文献   
108.
张利群 《古籍研究》2001,(1):103-108
从孔子指出“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学和艺术的以味论乐、以味论诗的“诗味”说到司空图指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从而确立了中国古代学批评的性质和特征,提出以味辨诗、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中国古代学批评逐步走上了重体验、重感悟、重品鉴的诗性批评之路。司空图之后,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理论和实践蔚为大观,形成了异于西方古代批评的重理性、重思辨、重分析的诗性理论形态批评的特点,也形成了中国古代学批评的传统和特色,使辨味批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刘盼 《收藏家》2013,(6):87-89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增长迅猛,2010年起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从08年的第三位跃居到第一,并且每年持上升趋势。据统计,全国有各类收藏家及爱好者9000余万人,从国内艺术品投资情况看:十多年以前,一些企业家以个人或企业的名义开展收藏,其中很多企业在专家指导下已取得较好收益。如电广传媒等部分上市公司也将艺术品作为重要投资方向。从收藏界最权成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发布,2009年、2010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年度成交额分别为212.5亿元和573亿元,中国已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第三的艺术品交易中心(美国第一,英国第二)。  相似文献   
110.
汪涛  张昌平 《南方文物》2014,(4):168-173
<正>苏富比2014年春拍中,有一批有铭青铜器原来为清末名士吴大澂、张廷济、刘体智的收藏,其后辗转到日本,为私家所藏。这些青铜器铭文在清末就已经被著录,且都曾收入民国时期青铜器铭文集大成的《三代吉金文存》(《三代》)1,相应的,当代铭文著作《金文总集》、《殷周金文集成》(《集成》)也都有录入。这样流传有序的青铜器,在古代艺术品收藏中格外珍贵,特别是这些青铜器大部分的器影图像,并未曾公开。尤其吴大澂的青铜器与他的著录拓本同时出现,器、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