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582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歌剧《八女投江》创作初始,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排演的。该剧是一部四场加序幕尾声,演出总时间长达130分钟,参加演出人员230人,耗资600余万元的大戏。该剧创造了我省50年歌剧  相似文献   
52.
版画创作沿革现代版画是20世纪中国美术最具革命性的画种。被誉为:“时代的战鼓”和“革命的号角”的新兴木刻艺术,诞生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特殊时期,这也就注定要经受严酷的考验。鲁迅以其独具的艺术战略眼光,洞察了新兴木刻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倡导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  相似文献   
53.
湖北地区的壁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中,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的壁画形象曾引发了屈原创作《天问》的激情。早在六朝刘宋时宗炳所画的著名山水即是壁画,当时将壁画绘于江陵。北宋苏东坡在湖北黄州有名的"雪堂"也画过壁画。但演进到  相似文献   
54.
《旅游纵览》2007,(6):51-51
<正>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界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秦皇岛之间,西距北京125公里,南距天津150公里,东南距唐山100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群。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清朝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  相似文献   
55.
《旅游纵览》2007,(7):53-53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堪称世界佛教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瑰宝。普宁寺现已发展为一个享誉中外的著名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56.
《旅游纵览》2007,(8):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堪称世界佛教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瑰宝。普宁寺现已发展为一个享誉中外的著名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57.
《旅游纵览》2007,(11):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  相似文献   
58.
陈一耕 《收藏家》2007,(4):F0003-F0003
写生应该有一种品茶的心态,一种问心无愧的心态,一种珍惜自己艺术生命、珍惜每一笔感情的心态。——摘自陈一耕《创作随笔》  相似文献   
59.
北京建亚     
《收藏家》2007,(6):86-86
北京建亚世纪拍卖有限公司艺术精品拍卖会将于2007年6月30日在北京艾维克酒店开槌,本场拍卖会分古董珍玩专场与中国书画专场。古董珍玩约有三百余件,中国书画从古至今各路名家经典作品近五百件,预展定于6月28、29日两天,定于6月30日开槌。  相似文献   
60.
刘昭铠 《收藏家》2007,(8):20-20
民国年间由政府"印铸局"统一铸造的篆文官印,它既有厚重的历史沉淀,也是中国篆刻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融入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朵奇葩,它的历史和艺术含量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