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9 毫秒
81.
本文结合考古发现与研究及古代文献资料,简要论析了中国古代玉璧如何从尊尚的祭器、高贵的祀器、神秘的冥器与信物而逐步庶民化为配饰玩物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82.
秋阳 《贵阳文史》2013,(2):33-37
本文是笔者"华夏创世之谜"的系列之三。前两篇刊于《贵州文史丛刊》,题目是《千古文明开涿鹿》和《蚩尤和良渚文化》。本篇就良渚玉文化的神秘性试作破解,目的在于展现蚩尤族所开创的玉文化对华夏创世的不朽功绩,并揭示良渚玉文化为商周吸收并与红山玉文化相融合而形成汉文化的主流;同时被其后裔苗族直接传承,世代不绝。  相似文献   
83.
赵贇 《文物世界》2009,(6):15-23
汉代是中国玉器史上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葬玉之风比较盛行的时代之一。由于汉代推崇厚葬,墓内埋葬物品众多,丧葬用玉是其组成部分之一,而殓葬玉器又是丧葬玉器的大宗。两汉墓葬中出土的殓葬玉器有玉衣、枕、面罩、握、冶等,枕又是其中极具有时代特色的代表性器物,是汉代帝王列侯及高级贵族、官吏等墓葬中常用的丧葬用玉,不仅发现数量多,而且无论材质、设计、制作工艺等都堪称一流,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用玉及相关装饰工艺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4.
周玮 《江汉考古》2004,(2):43-47
全面、客观地考察良渚化玉琮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良渚化玉琮功用的基本功课。本在网罗良渚化玉琮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分四个部份剖析了和出土玉琮相关的基本事实,并对以往的有关观点做出了一些客观的修正。  相似文献   
85.
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史前玉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说文》释:“璜,半璧也”。又释“环,璧也”。按照《说文》的解释,半璧或半环的当属璜。从考古发现来看,史前时期的璜除了半环和半璧(包括不足半环或半璧者)以外,还有折角形(或称桥形)等。尽管它们的形制各异,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中间内凹、两端突起且各有一系孔,因此本文将这一类玉器统称为玉璜。  相似文献   
86.
武侯祠赋     
虎亭倾 ,永安泣 ,惠陵耸 ,祠庙立。蜀汉宫中 ,丞相洒泪监国 ;锦官城外 ,智星摇羽择地。标星座 ,植翠柏 ,葬先主 ,嫔妃。后主跪阶而拜 ,嚎声犹在 ;群臣叩首而祭 ,血斑依稀。门额大书昭烈 ,官府申序 ;蜀人皆道武侯 ,民间重情。前帝后相 ,君臣合祀一庙 ;左文右武 ,英贤分塑两廊。碑碣列 ,载风云也 ;匾联悬 ,纪岁月也 ;斧戟架 ,说征代也 ;鼎炉肃 ,明正统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才祀二祖业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方扛三分鼎。感楷模而三顾 ,杜甫泪襟 ;吟榜样而一挥 ,裴度神毫。朱椿焚香 ,合君臣而捐禄 ;赵藩笔谏 ,嘱攻心而教徒。刘关张白赤黑三石…  相似文献   
87.
长江上游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一金沙遗址,与远在长江下游杭嘉湖平原上的良渚文化,有着某种内在的文化联系。三星堆出土的骑虎铜人像和金沙出土的玉琮及其线刻人像,是这种关系的具体反映,为探讨三星堆文化的来源及文化因素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伯达 《文博》2009,(1):3-13
和田玉在我国历史上的百余种玉石中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大玉矿所出玉石中,是品质最为优越的玉石,堪称为玉石之精英。和田玉为古人发现、利用的历史已不下5000--6000年,在最初的第一个千年内,其性之坚韧、质之优美,已为远古的土著民所理解并加以利用。在殷王室玉中已成为主要玉材.被朝廷厘定为“真玉”。作为一种玉材来说,它的主导的、垄断的地位在文明时代的四千年间从未中断过,也从未被动摇过。这种崇高的、光荣的历史地位迄今仍为我国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和田玉玉文化的玉美学、玉神学以及玉德学的三大文化基因决定了它在中国玉文化史上有着极其显赫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9.
拍前预览     
《收藏家》2005,(8):76-79
徽宗玉、奇玉刀、元青花、金镶玉佛、傅抱石《丽人行》、白石真人《长江所见之景》、刘旦宅邮品原画《金陵十二钗》、陆远《山水》、黄宾虹《山水》册页,这些在北京中招国拍秋拍鉴赏会上展出的拍品令人赞叹不已。在玉石收藏界,“徽宗玉”和“乾隆玉”并称玉中极品,一直被众多海内外收藏家所追捧。不过乾隆玉常有,而徽宗玉却极为罕见,实属可遇不可求之物,许多爱玉之人终其一生也难觅其容。鉴赏会展出的这件羊脂玉鸳鸯笔洗,取材于优质和田玉,长23、宽及高近9厘米,雕工极为精美,雄鸳鸯气宇轩昂,背负着娇小温良的伴侣,别有一番情致。此件笔洗的底部镌有“宣和御制”款识,  相似文献   
90.
器问工曾侯乙墓出土。出自墓主棺内,两件,属一对。玉色青黄。玉质晕润,但有瑕疵。器形较大。身扁宽而厚。全器透雕成四龙六蛇,龙、蛇身弯曲,以璜中问为界,分为两组,每组两龙身向中,回首顾尾。另一面素面。器体微损。长16、宽4.7、厚0.6厘米。整器雕刻浑然一体,线条整流畅,制玉技艺精湛高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