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一直以来,学界对宁镇地区后良渚阶段遗存认知较为模糊,概因处于该时间段的遗址虽为数不少,但文化层却多单薄,资料也零碎。但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可知,宁镇地区自良渚文化后至点将台文化之间并非空白。近年来,安徽当涂船里山、江苏镇江马迹山等遗址均发现有后良渚阶段遗存的地层堆积或遗迹,遗物也较丰富。结合以前的发掘和调查资料,可以发现这类遗存不仅与以太湖流域为分布中心的同时期考古学文化关系紧密,而且与淮河流域、滁河流域甚至海岱地区的龙山时期诸考古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2.
73.
74.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饰系统。崧泽文化的纹饰以刻划在陶器上的编织纹为主,显示出一种自然朴实的"崧泽风格"。而良渚文化的刻纹玉器自始至终是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力图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表达的是非日常普通事物,兹名之为"良渚模式"。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纹饰系统,在经过分析和比对之后,显示有些纹饰或组成元素前后相承,在陶器、玉器上交替使用,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符号,其象征的内涵意义也随之转变,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5.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11):154-156
秋意渐浓,而由G20峰会涌动的热潮还远未散去.短短几天时间,杭州向来自全世界的友人展示,杭州不仅有西湖这一早负盛名的佳地,城区周边也不乏灵秀之地.这些国际友人来到杭州北部的小城余杭,走进良渚文化村,感受它五千年良渚文明的深厚底蕴;走进梦想小镇,体验它全新的时代气息与创新精神. 余杭的第一个游客是大禹,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曾在这片秀美山水间驻足,“禹航”之名也由此而来;余杭第一座城池建筑在五千年前,先祖在美丽的小洲间,建造了“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创造出瑰丽的良渚文化,迸射出中华文明璀璨的曙光.  相似文献   
76.
正2015年12月22日,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承办的"五千年文明见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就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红山文化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性质。郭大顺指出考古学上所见五帝时代诸代表人  相似文献   
77.
玉覆面是古代玉敛葬的重要形式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用玉制度与葬俗。此次研究以米脂县银南新区M103出土的玉制品为对象,通过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XRD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显微分析对选取的11片玉片样品的材质和加工工艺以及玉片表面残留物进行了科学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透闪石玉是组成玉覆面及玉鞋的主要玉种,此外还有少量蛇纹石玉和石英岩玉。玉片上的红色附着物为朱砂,很有可能是用于纺织品染色。纺织品痕迹显示其为麻织物,织物可能是用于承托和固定玉片。玉片的加工痕迹显示,可能是受工艺水平限制或制作时间仓促,制作较粗糙。  相似文献   
78.
李毅君 《文物世界》2016,(4):14-19,37
本文根据考古发掘与传世品的现有资料,按照社会功能差异的分类标准,将蒙元时期世俗用玉中的陈设用玉分为饮食器、观赏陈设器、文房用器、宗教用器等类型,并对具体器型进行归类梳理。  相似文献   
79.
历代写史修志不乏其人,而安徽桐城方家五代写史修志,堪为佳话。方氏故里安徽桐城是文化名城,地杰而人灵,水波平静的龙眠河傍龙眠山而过。桐城以文化、以名人而显,曾出过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二人不仅官位显赫,才学与人品都为人称道,演绎出不少历史美谈。方家是桐城望族,明清两代,出了很多高官,时人有"江东华胄推第一,方氏簪缨盛无匹"之谓。  相似文献   
80.
徐欢 《南方文物》2012,(1):195-196,199,202
玉器在我国古代泛指美丽的石头,古人将质地坚韧致密、色泽温润纯净的美石都视为玉。中华民族对玉应用之广泛,以及对玉那份浓浓民族情感是世界古文明国所仅有。自古至今佩玉、玩玉、赏玉、藏玉已成传统;歌颂玉之美,诗词文章也已蔚成风气,不论文人雅士、达官百姓无不喜爱之。德清县博物馆藏玉分为良渚玉器和明清玉器两部分,下面分别介绍之,欣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