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52.
乾隆时期是中国玉器制作史上的巅峰阶段。这一巅峰的出现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诸如清政府对新疆玉源地的完全掌控保证了原料的充足供应,宫室苑囿的建设使高档陈设品需求增加,等等,而其中技术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乾隆时期一直从南方各地尤其是苏州选拔好手玉匠服务于宫廷,这些玉匠将成熟的制玉技术通过日常的技术咨询或有组织的人员培训等方式逐渐渗透传播到宫廷。通过他们,北京宫廷和地方在制玉技术方面充分融合,宫廷玉器制作水平得以提高。但由于材料的缺失,对于南方制玉工匠在北京宫廷传授玉器制作技术的详细情形,缺少详实而具体的记载。镟玉匠平七材料的发现,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本文以清宫档案为依据,对过去学术界极少关注的宫廷镟玉技术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论述,以期填补中国玉器史相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53.
两周,尤其西周时期是两汉时期成熟葬玉制度的肇始,也是中国葬玉制度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多元化的葬玉制度在战国时期逐渐走向统一,为两汉葬玉制度莫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即从两周出土的葬玉种类及玉器出土位置等情况入手,分析总结这一时期葬玉与葬玉制度情况.  相似文献   
54.
独山玉已有六七千年的开采历史,玉质温润、色彩丰富。独山玉是史前时期玉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夏商周玉文化传承的先锋、汉代以后民玉的佼佼者,是中国玉文化发扬光大的中流砥柱,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周祖谟先生的《广韵校勘记》中几个字词的校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原校勘作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56.
<正>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遗产地,良渚玉器在专业领域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是让良渚文化走入了大众视野。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幕。为了配合这一专题展览,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故宫研究院玉文化研究所、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及良渚博物院联合主办了"良渚玉文化论坛",于8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兆祥所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60余位代表出席了论坛,其中6位代表进行了主旨发言,学者们就出土与传世良渚玉器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以下从这两方面分别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57.
20世纪80年代至今,山东地区曾出土了4件片状的扁薄玉琮,出土时均放置或穿戴于墓主手臂部位,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玉琮形制及葬俗。此种扁琮穿臂葬俗是受到良渚文化玉琮及其葬俗的直接影响,抑或也有若干红山文化玉方形器形制方面的间接影响,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在海岱地区杭头等遗址形成,并在海岱地区延续至龙山文化早期。随后西传至今晋南地区的清凉寺及陶寺遗址一带并有所演变。  相似文献   
58.
刘晓婧 《文物世界》2015,(1):10-14,46
太湖地区史前玉玦以素面、扁圆环形玦为代表,主要用作耳饰,盛行于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晚期,其主流材质、制作方法分别由石英向软玉、打制法向切割法转变,体现了石英玉时代向软玉时代的嬗变及玉、石制作技术的分化。  相似文献   
59.
凌云 《环球人物》2015,(6):96-97
梁建国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对面坐下后,就一遍一遍地洗着功夫茶具,直冲得小茶盏洁白耀眼。眼前的他看着有种内敛的神韵,一袭中式黑衣,带着淡然的笑,不紧不慢地说着话。作品如其人,梁建国主持的北京时尚大厦等室内设计及高端家具都强调中国精神,处处显露出一份禅意。"玉石屏风一放,尊贵的感觉就有了"近年来,梁建国迷上了以玉石做设计。在他看来,中国是用玉石最早、历史绵延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邦"的美  相似文献   
60.
惠男 《清史研究》2023,(2):57-70
乾隆四十三年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私鬻玉石案发生后,清朝开始严禁回疆的玉石贸易。学界以往的研究多强调此案的政治和商业意义,却忽略了其所引发的司法效应。本文通过挖掘相关的满文档案,梳理清代回疆玉石资源的管控策略的形成过程,考察其在司法层面带给各回城的回民以及寓居于新疆的浩罕或巴达克山等地的中亚回商所带来的影响,并揭示出这些法律实践推动《大清律例》的相关条款在回疆施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