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年来在中国开展的植物考古研究展示了了解以前所知甚少的食物生产系统的广阔前景。知识的欠缺与华北地区作为农业起源的一个主要地区和世界上时间延续最长的一个农业系统这一事实尤其不相称。全国范围的综合研究显示,中国的农业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迄今为止两个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栽培作物,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000-前6000年前(校正年代)。但是,最好的植物遗存材料大多局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植物考古学研究,通过透视河南西部伊洛河流域这一独立地理单元的植物的历时性变化,揭示了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伊洛河地区是黄河流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生文明之一的夏、商、周王朝赖以发生的摇篮(图一)。了解任何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对有可靠出土背景的植物加以直接测年的年代序列。  相似文献   
72.
老晖 《收藏家》2008,(6):I0001-I0002
二十世纪中后期三大考古发现表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台湾的卑南文化时期,琢磨玉器的工艺,已经具有了极高明的水平,由此奠定了中国琢玉文化妙不可言的第一个高峰。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琢玉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的第二个高峰。明清时,中国琢玉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的发展与普及,也由此将中国古代琢玉文化演变到了雅俗共赏的历史时期,成为历史上古玉文化的第一次世俗化高峰。由此可见,赏玩玉器由来已久,历朝历代都不乏人众,  相似文献   
73.
张林 《贵阳文史》2008,(6):88-90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公元前828—782年)的一件重器,金文的经典名作。腹内铸有铭文32行499字,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的一篇。器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器形为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浑厚而凝重,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清新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  相似文献   
74.
绵延千年以上的中国封建教育体制至晚清时,已是积弊丛生,百孔千疮,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19世纪晚期,终于有一人率先破冰发难,他就是从贵州大山中走出去的黔人李端棻。是他最早提出改革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的方案,是他在戊戌变法中主持全国的教育改革,并且身体力行。对在神州大地建立近代学制,从理论到实践,他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他长眠在贵阳市郊青山绿水环抱的乌当区永乐乡,而他的半身塑像则端放在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校史陈列室,因为他是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75.
《中国文化遗产》2008,(4):110-110
末次冰期的西伯利亚:环境与考古 本文讨论的是在更新世的最冷时期(末次冰期)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的人类遗迹。对西伯利亚末次冰期环境的重构建立在最新的对这一区域内人类遗存信息的模型和编辑之上。在距今约2万年~1.8万年以前,大部分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被冻土和苔原覆盖,比起今天,那时气候更加寒冷而干燥。地处西伯利亚的18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经过测年分析被证明都属于末次冰期。  相似文献   
76.
李学勤 《文博》2008,(2):4-5
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近有<西周士百父盈铭所见史事试释>一文,刊布于在台北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的<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1].文中发表了一件前未著录的西周晚期青铜盈,并对其铭文作了很好的论述.本文试在其考释基础上,略抒己见,是非敬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77.
史前小型玉璧主要发现于东北与环太湖地区,两地渊源有自,独立发展,其中东北地区到红山文化中晚期发展成大小有序的组璧,而环太湖地区则被大型玉璧所取代,均成为当时原始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中下游地区则既吸收了红山文化的因素,也吸收了良渚文化的因素,此种兼容并收的开放胸怀最终导致了本地区率先迈入文明的门槛。  相似文献   
78.
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宝力皋吐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公里,东北距道老杜苏木10公里,南距南宝力皋吐村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9′、北纬44°24′,海拔高度220米(图一)。墓地所在区域为波状起伏的半沙化草甸,生态植被十分脆弱,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错地带。这里地势开阔,起伏平缓,平均落差仅5米,地表  相似文献   
79.
燕尾布“忻”字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货币有一品燕尾布面文作“桡比当忻”,背文作“七屡”,形状及铭文如图一所示。它们的出土范围集中在江苏、安徽、浙江、山东西南部等地。黄锡全、吴良宝先生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深入论证,证明这种类型的燕尾布是战国晚期楚国所铸,④他们的意见值得信服。长期以来,“桡比当忻”、“七屡”这几个字考释纷纭不定。现在,  相似文献   
80.
欧洲洞穴艺术是指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3万至1万年左右欧洲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和马格林文化洞穴遗址中发现的丰富的雕刻、雕塑和壁画等人类所创作的各种原始艺术品。欧洲洞穴艺术主要分布在法国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北部以及说西班牙语的地中海东部诸国家和岛屿;在前苏联也曾有过报道。据近年来的统计,法国有138处,西班牙有106处,西西里和意大利共有21处,葡萄牙有2处[1]。这些遗址中的艺术品少则几件,多则数百件不等,但最为集中和著名的见于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洞穴遗址中。关于欧洲洞穴艺术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并不多见,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