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墓葬与水井的发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丽娟 《东南文化》2003,(11):27-30
广富林遗址良渚化晚期的M24、J14出土了一批陶器,为良渚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92.
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晚期的M24、J14出土了一批陶器,为良渚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93.
河南南阳市辛店熊营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隋唐洛阳外郭城东北里坊区内发掘了5座烧窑遗址,出土有长方形砖、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以及瓷器、釉陶器及陶器等生活用具。根据烧窑的形制结构及出土遗物,再结合与临近地区窑址的比较,推断该窑址应属于隋唐时期的官营烧窑作坊遗址。  相似文献   
694.
2004年4月下旬,永嘉县溪口乡溪口村村民在清理李家大院房基时发现几个排列有序的水池(图一),随即报告县文物管理部门。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和永嘉县文化馆闻讯后即派考古人员赶赴现场,确认是一处重要的水处理系统遗迹,并于5月11日开始对遗迹进行发掘,发掘工作历时9天。现将净水池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95.
■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作■或漾,简写作养)是文献失载的一个周代古国,传世铜器中有较多的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河南桐柏、泌阳等地又有一些新的考古发现,然由于缺乏确切的文献证据,加之当时对  相似文献   
696.
目次一研究现状二器物发展脉络三器物类型、年代及地域特点东周时期的盆、盏、敦是最为常见的青铜容器,长期以来,学者对其命名、功用、发展脉络以及器形演变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迄今为止,意见仍未趋一致,见仁见智之说尚有不少。笔者有感于此,近来对这些铜器作了一番较为详细的考察和梳理,  相似文献   
697.
良渚文化玉器系统以琮、璧、钺、冠状器和三叉器等为标志性器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内涵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玉器系统之一.良渚文化玉器研究也是一个长期受到广泛关注的考古学课题,先前的玉器研究主要集中于玉器的加工制作、形制纹饰、功能用途以及单个器种系谱等专题,而关于良渚玉器系统整体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的研究则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698.
虎头梁遗址中的锛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1972~1974年间发掘的泥河湾盆地虎头梁遗址中的25件锛状器。根据外部形态,这些锛状器被分为三角形、梯形和长方形等3种类型。石料包括硅质岩、火山角砾岩和石英岩,毛坯主要以石片为主。统计分析表明,锛状器的左、右边角的值非常接近;左、右刃角的值则相差较大,且总是右刃角的值大于左刃角。这说明生活于虎头梁遗址的史前先民在控制锛状器形状上有着高超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对工具的部位进行特殊的加工。根据现有资料比较,虎头梁遗址是迄今为止国内所发现锛状器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相似文献   
699.
孙成木 《世界历史》2008,(5):147-149
农村公社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一个阶段。它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早已消失,或者只有某些残余。然而,俄国农村公社一直保存下来,直到20世纪初,到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成为独特的历史现象。那么,俄国村社的神秘在哪里?  相似文献   
700.
肇庆市康乐中路M8系基建过程中发现并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墓葬年代为东晋晚期,出土器物有瓷器、银器、铜器等,为研究东晋时期西江流域社会面貌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