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史天地》2002,(10):54-54
孟席斯年轻时在英国皇家海军担任一艘潜艇艇长。退休后,孟席斯一直在位于伦敦北部伊灵顿的家里从事自己的爱好:航海史研究。据称,他花了14年的时间对中国古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航海图进行过分析与测绘,终于得出结论,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船队比哥伦布早72年抵达过北美大陆,而且郑和的船队还可能进行过环球旅行,这比已知的麦哲伦环球远航早了一个世纪。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曾于公元1403年至1433年之间进行过7次远航,中国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配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多桅巨型帆船,体积是哥伦布出海用的航船的4倍。史料记载,郑和…  相似文献   
72.
徐斌 《郑和研究》2002,(1):23-26
2001年是伟大航海家郑和(1371—1435)诞辰630周年,我们以敬仰之情纪念他在我国及世界航海史上创立的丰功伟绩。郑和七下西洋,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对15—16世纪东亚地区人类生活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郑和下西洋的重要  相似文献   
73.
广东是中国的门户,近代中国海防的要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军事科学技术的日趋渐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广东开始了军事航海教育的历程。从清末到民初,从广东实学馆到黄埔海军学校,近代广东军事航海教育成果丰硕,在全国军事航海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4.
广东是中国的门户,近代中国海防的要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军事科学技术的日趋渐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广东开始了军事航海教育的历程。从清末到民初,从广东实学馆到黄埔海军学校,近代广东军事航海教育成果丰硕,在全国军事航海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5.
7月11日,2008年中国航海日主要庆祝活动在太仓成功举行。这是中国航海事业继往开来的一次盛会,也是太仓承办的最大一次全国性活动。航海日活动期间,举办了大型的庆祝大会,召开了郑和与航海国际论坛,以及海峡两岸港口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和科技兴港论坛。与会嘉宾参观了新落成的郑和公园,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委的领导、江苏省市的领导培植了郑和林,还为“郑和研究会”揭了牌,颁发了“航海终身贡献奖”。  相似文献   
76.
《郑和研究》2008,(2):12-16
600年前,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从刘家港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600年过去了,昔日刘家港,今朝太仓港,正伴随改革开放和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重新崛起在东部大地、江海之滨。  相似文献   
77.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间,他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岸,在当时航海史上绝无仅有。郑和下西洋使中华民族的声誉远播海内外,发展了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他先后率领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他们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万顷海洋中“沧溟十万余里”英勇奋斗了近三十年,  相似文献   
78.
1498年是东西方关系史上划时代的界标。葡萄牙人首航印度的成功象征着东西方文明汇合的历史性起点。今年正值纪念这个伟大日子500周年的时刻,我很荣幸地撰写了本文,奉献给这次在巴黎举行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一历史呼唤东方新航路欧亚非三洲同处...  相似文献   
79.
中国航海博物馆于2020年7月推出“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此次展览多有创新,文章对此次展览进行论述,希望为类似主题展览的策划带来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0.
2003年11月8日,首届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暨经贸洽谈会在太仓隆重开幕。这是太仓首次将纪念郑和与招商引资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盛会,在大力弘扬郑和勇于探索、积极开拓精神的向时,又引进了大量的外资与内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