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方戏剧是依靠制造逼真的生活环境来再现生活的原形,重视的是再现和严格写实;而中国古典戏曲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在气质为主要目的的,重视的是表现和写意。多年以来,"写实"与"写意"成为人们区分中西戏剧艺术特征的标志性词语。然而,欧阳予倩以他对中西演剧手法的谙熟和从事多年舞台生活的经验,在戏曲表演舞台中不断追求"写实"与"写意"的共通融合,从而反映出他在演剧理念上独特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42.
前不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声先生在网上戏剧论坛论述自己的观点,中心意思为:“京剧与刻画人物无关”。他的观点立即掀起波澜,引起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43.
王雯  王少石 《收藏家》2008,(9):37-38
绘身与文身是既古老而又时尚的人体装饰艺术。从广义上讲,人体装饰是人类的一种化装行为,但是绘身与文身并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化装与艺术化装。生活化装需要配合一些供人体穿戴、佩带的精美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可以脱离人体而存在。艺术化装以表演为目的,要服从于表演的内容,依附表演主体而存在,其独立的意义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44.
民间戏曲     
《丝绸之路》2008,(3):57-61
是流行于陕西合阳沿黄河一带的古老剧种。因其演出形式为“舞蹈调动”,“曼延跳唱”,伴以“社火”的锣鼓、铙钹、唢呐,百姓习惯性地称其为“跳调”、“调调”、“杂戏”、“踏戏”。按其拳术吟诵与武乐伴奏,当属锣鼓(铙钹)杂剧之列。  相似文献   
45.
我国戏曲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之中,荟萃了各种艺术成就,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因此,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备有最广泛的群众性这一特征。仪就这一点而言,在中国古代,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望其项背,明证就是遍布城乡的戏曲表演场所——戏台。可以这么说,大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几乎都设有大小不同、繁简各异的戏台(或称戏楼舞楼、舞亭等)。这些数以万计的古戏台见证过中国戏曲昔日的繁荣,也目睹过当年古人活生生的民俗生态。  相似文献   
46.
朱安平 《神州》2008,(3):92-97
1986年春,香港举办了一次世界电影史10部杰作展映,《林家铺子》作为惟一一部中国影片入选,与《战舰波将金号》、《公民凯恩》等巨片赫然并列。这部影片在其诞生的1959年就被列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片",代表了新中国电影起步后第一个10年的最高成就,有"屹立在峰项的艺术  相似文献   
47.
在距民和县城20多公里的西沟乡麻地沟一带,原有演出目连戏的习俗,从正月十五开始,连演半月。剧本内容和表演形式均与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它虽也演绎着“目连救母”的故事,但是以演员赤脚上“刀山”为结束,所以,当地乡民又将这一活动称为“刀山会”。2004年1月,笔者随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部分专家对麻地沟目连戏的最后一次(1945年)的演出情况进行调查,现根据有关当事人对麻地沟“刀山会”的回忆,撰成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8.
徐沟背棍     
《文史月刊》2008,(5):F0004-F0004
清徐县徐沟的背棍、铁棍是一项综合性的民间艺术,经过历朝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具有欧美芭蕾舞“托举”、东北秧歌“群舞”、民间高跷“凌空”的优点,形成了一门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于一体的独特艺术。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流动杂技”。现已遍及全县,走出山西,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49.
刘念海 《旅游》2008,(2):34-37
每年春节,按客家人的传统,在这些天里,各家各户会点灯万盏,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其间,各种民间民俗表演活动大放异彩。从正月初一至十五出元宵为最甚。乡村祠堂,圩镇街道上处处挂灯燃放鞭炮,唢呐欢歌,呈现出太平盛世的喜庆。是夜,灯彩龙灯,大有古诗人描述的“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相似文献   
50.
桑烟鼓舞     
《旅游》2008,(9)
血祭娱神的原始图腾,煨桑堆散发出熏人欲醉的轻烟,不绝于耳的炮声鼓声,摩肩接踵的长队…… 惊心动魄的血祭娱神节,神秘待解的原始於菟舞蹈充溢着神秘的文化色彩。虔诚的人们奉献自己的肉体和鲜血取悦神灵。人神相通、万物有灵,桑烟鼓舞的原始图腾表现了藏民族勤劳朴实,智慧勇敢的美德,蕴含着远古深邃神秘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