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宋旺林 《神州》2012,(19):43-43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的讲解有时候是很理性的,但学生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挣脱理性的束缚,而把主观情感移入或灌输到课文中去,并同课文产生共鸣。教材中许多审美信息能帮助学生愉情悦性、陶冶精神、激发美感并藉此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2.
黄盛 《神州》2012,(22):235-235
提到作文,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就会皱起眉头,很多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人家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文,而不足成为负担呢?我们有以下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53.
强卫 《攀登》2012,31(1):2-10
这次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我省文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我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全面开启建设文化名省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54.
李连秀 《福建史志》2012,(5):6-8,3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一时间“文化”成为全国上下舆论媒介的热词.“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55.
一、文化自觉的理论渊源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而阐述的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其主要内涵是处理异域文化相接处的人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种子”的过程.认为“文化自觉指的是深刻认识自身文化历史传统的最根本的种子.并为这个种子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同时将这个文化传播于世界,参与全球新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56.
彭振 《黑龙江史志》2013,(19):250-250
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和繁衍生息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血脉源泉,在当今思想空前活跃、各民族文化不断碰撞的时代,身为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更应当勇于担当自己的历史使命,热爱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反思传统文化,敢于探索民族文化新的发展道路,这是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7.
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提升传承者的文化自信及对非遗的解说能力,深化游憩者的文化体验与文化自觉等方式,调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游憩商业区内传播所涉及的非遗传承者和游憩者的作用,来推动非遗在RBD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8.
从文化自觉的视角,探讨文化自觉的生成机制以及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与文化生态保护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黟县为研究案例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当地居民对徽州文化生态的文化自沉意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黟县居民对徽州文化生态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意识,但对具体的徽州文化生态认知及喜爱程度不高: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是否具有旅游工作经验对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存在显著性影响。最后提出应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9.
历史地看,有关西藏事物的表达具有一种戏剧性,二十世纪初期西藏人文主义学者根敦群培的工作堪称事例之一。当哲学与历史学正在急剧经历现代性的转变时,根敦群培却致力于一种类似十八世纪欧洲启蒙主义者的工作纠正有关西藏事物的知识误会,指出人们自觉已知的事物中不自觉的空白之处,推动朴素理性的进展。将根敦群培的工作,  相似文献   
60.
安全文化建设是指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是得到单位每个员工自觉接受、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共同安全价值观。将安全文化建设的这些内容引入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中,有利于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