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他有着令人诧异的储安平先生式的俊逸风采。对他这一代从蛮荒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人来说,他的书卷气、自由主义情怀、对古典美德的坚持,甚至是轻松的幽默气质,都是稀有而珍贵的。大学讲堂和公共论坛外,饭桌上的贺教授同样让人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82.
正抗战胜利后不久,国共内战再起,国共之争由会场转移到战场。在国共两极对抗尖锐化的背景下,中间势力该如何抉择与自处,成为所有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士不能不思索的问题。一在国共武力对峙的两极格局中,中间派人士关于自身角色的思考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些人以为中间派就是中立派,对于当前的国共纷争和内战应当采取超然中立的态度,既不可得罪国民党,也不可得罪共产党;有些人以为  相似文献   
83.
殷海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定位,已经被学界公认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因素,学界相关研究的成果甚少,这是本文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4.
正序言(一)问题所在本文所论述到的《战国策》创刊于1940年4月。从1938年10月武汉陷落开始,到同年底汪精卫逃出重庆,再到欧洲战场法西斯取得压倒性优势(代表事件是1940年6月德国攻占巴黎),1940年3月汪精卫政权成立等等,当时中国抗战的前途一片黑暗,处于极其困难的状态。当时,在国内政治体制方面,中国国民党(以下略称为"国民党")以孙中山的建国纲领为基础,展望宪政,试图实现民主化。在训政体系下,国民党也难以发动民众参加抗日战争这一"总力战"(Total  相似文献   
85.
西方自由主义民族理论提倡自由的价值观念,而我国更倡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我国结合自己的实际国情,有选择地借鉴了西方自由主义民族理论中合理的成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的梳理,得出了处理好国家整体利益、民族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关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的权利问题,借鉴西方理论要结合中国实际的启示。  相似文献   
86.
黎航宇 《神州》2014,(15):230-230
要准确详尽地阐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然绕不开三个话题:东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关系、自由主义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87.
一直以为自己是比较"博学"的。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读过马恩列斯的著作。当年大一开"马列主义基础",一周六课时,比任何一门专业课都多。教材是《联共(布)党史》,从中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有计划,按比例","各尽所  相似文献   
88.
彭国翔 《炎黄春秋》2011,(5):40-44,60
《炎黄春秋》2011年第1期发表了杨继绳先生的《我看"中国模式"》一文,文中对目前流行的有关"中国模式"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回应。杨先生将近年来一些学者宣扬的"中国模式"论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一、肯定和赞扬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二、肯定和赞扬改革前的30年;三、主张  相似文献   
89.
张玉广  刘旭阳 《神州》2011,(7):119-120
20世纪80年代,社群主义提出了要重视社群的价值,它在西方政治哲学界伴随着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中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强调公共利益和善的优先性,提倡由自由主义权力政治向社群主义的公益政治转变,反对自由主义所坚持的个人主义,因而其在伦理学、政治学和道德哲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江沛 《安徽史学》2013,(1):39-47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拯救民族危机与向现代转型是发展的两条主线,由此形成了既要反对西方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就要倡导中国文化独立性,反对西方文化传入;既要开放中国,学习西方以融入世界,就必须反对民族主义思潮,批判传统文化的相互矛盾的双线走向。在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战国策派"主要人物与追求自由主义信仰的众多知识界人士一样,在思想理念上发生了迎合民族主义思潮的转变,倡导"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呼吁个人自由暂时让位于民族自由,为时势所迫主张集权政治,并将民主政治与民主主义硬性割裂。救亡与启蒙的两难,观念与现实的冲突,自由主义内核与民族主义外衣的交织,在战国策学人论述中表现十分突出,也是那个动荡时代知识群体中思潮繁杂现象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