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生物繁衍等影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尤其是水灾、旱灾突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我国古代修志就重视自然灾害和防灾救灾的记述,《春秋》《汉书》等史书都有记载各个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为应对灾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2.
管华 《岭南文史》2006,(3):58-60
海洋诗是以海洋为主要题材的诗作,是山水诗的一个分支,也是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洋文化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自然灾害防治、海洋政策、航海、海战、海洋题材文学艺术、海洋宗教、海洋风俗、海洋哲学等方面。中华民族是拥有海洋的民族,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与生  相似文献   
93.
<正>灾害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灾害共生过程中总结形成并代代相传的集体智慧、传统知识及经验总结。(2)历史继承性是灾害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强调从时间的角度认识灾害文化,认为灾害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有一定继承性的、长期的过程,因此要认识它,便有必要追溯其发展历史和发展过程。灾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凸显了以时间为坐标轴的灾害史研究对灾害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
这次地震对日本来说,是灾难,是考验,也未尝不是机遇  相似文献   
95.
李光伟 《清史研究》2012,(1):153-156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李文海、夏明方、朱浒主编的《中国荒政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10年3月出版。该书全十二册,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重点规划项目之一,得到国家古籍整理  相似文献   
96.
本文针对特殊的地理条件,分析了甘肃省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应急机制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甘肃省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秋风柿子香     
张翼飞 《南京史志》2014,(12):20-20
秋风吹过,天空中飘来了一片如残絮般的云朵,似平一吹就会飞走似的,风里夹杂了些淡淡的香——哦,那是柿子的香气,望着树上红灯笼似的小柿子,我的思绪飘向远方…… 那是爷爷种的柿子树,苍老的树干上满是伤痕,就像他那充满艰辛的童年。爷爷幼年时,遇到三年自然灾害,他的父母又无力管他,只能靠自己艰难地生活着。从家到学校相距五十多里路,爷爷每天不知疲倦地在路上奔波着,最后,他竟然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98.
榆树,常常是老一代人忆苦思甜、追忆往昔的信物。我奶奶就是这样的一代人。在奶奶的叙述中,我知道了榆树的功劳。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榆树皮面馍"。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说是自然灾害,在很多人看来,大多是人的托词——亩产上万斤的时代,老百姓家家却揭不开锅。饥饿是最好的老师,让人们很快就明白了自欺欺人的害处。杂粮吃完了,青菜吃完了,几乎能吃的东西全  相似文献   
99.
《湖南文史》2011,(5):34-35
1556年:明代陕西大地震 震级里氏约8.0级,这场地震导致83万人死亡。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 震级里氏7.5级的大地震引发了海浪高达40英尺(12米)的海啸,超过8万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  相似文献   
100.
人类自诞生之初,就不断遭受自然灾害的考验。在自然灾害的侵袭下,先民积累经验,逐渐掌握克服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这便是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的渊薮。此后历代政治家、学者始终关注这一问题,并不断提出新的主张或措施,中国传统救灾思想就这样逐渐产生、发展,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