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史月刊》2010,(7):80-80
一、意大利那不勒斯市和瓦维尔诺湖交合部有个著名的死亡谷 据科学家们调查,该谷中发现的死于非命的飞禽走兽、大小动物尸骸已超过4000具,其中鸟类有几十种,爬行类有20种,而哺乳动物也有10多种之多。它们的死,不是自相残杀,也非集体自杀,更非人为,是何源由,至今不明。更有意思的是,如此多的禽兽莫名死亡,人进去却无事。  相似文献   
32.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0,(38):12-13
1905页 上个月,美国男子米切尔·海兹曼在哈佛大学附近开枪内杀,留下了一封1905页的遗朽,据说是他历时5年完成的.遗书中论述了他对哲学的理解、自杀的原因等等,  相似文献   
33.
《文史博览》2010,(9):47-47
<正>新华社陕北二十四日电:此间各界人士战争罪犯的名单问题,某权威人士称:全部战争罪犯名单有待于全国各界根据实际情形提出,但举国闻名的头等战犯,例如蒋介石、李宗仁、陈  相似文献   
34.
谢川陵 《旅游》2010,(5):42-45
记得有这样一首俳句,写于城堡主塔内,凭借记忆大概如此: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武士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非常大,人们对企业异常忠诚,害怕失去集体和信誉。只要够忠诚,即使是一条狗,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这并非一句骂人的话,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25年,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上野英三郎去世后,他的狗每天都要去涉谷车站等他,甚至教授的亲人把狗送到了很远的浅草,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 1999年国庆旅游市场为例 ,在对峰值期国内旅游市场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出国庆峰值期国内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 ,指出峰值期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 ,峰值期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国内旅游市场供需关系的矛盾 ,为使国内旅游健康发展 ,对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对策有突破交通“瓶颈” ,进行以市场为导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升级换代 ,全面开展旅游总量控制及旅游地容量预测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建立旅游信息系统 ,对国民进行旅游消费教育等  相似文献   
36.
张涛 《清史研究》2001,(3):40-49
<清史稿·列女传>中记录了559位节妇、烈妇、贞女、烈女,其中有294位以自杀的非正常死亡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试图以这294个妇女自杀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自杀的真实原因,并从这种极端的形式来认识清代妇女的生存境遇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7.
1905年12月8日,湖南青年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他的死是在悲悼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他的死是要他的同胞、要我们这个民族在人格上站起来。他死了,但他是用他的生命为民族的新生催生。他的死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历史问号。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湖南曾产生了不少杰出的人物,他们的生命都非常短暂,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个人中,谭嗣同(33岁)1898年被慈禧太后砍头,宋教仁(32岁)1913年被袁世凯暗杀,黄兴(42岁)、蔡锷(34岁)则于1916年相继病死,唯有陈天华是自杀。  相似文献   
38.
又一位韩国女星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崔真实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抛却个人原因,崔真实的死亡,她所面临的困扰,承受的压力,也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了韩国娱乐圈,乃至整个韩国社会的某种生态和现状。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官员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自2013年初到2014年初就两度出现“官员自杀潮”,自杀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特征明显、自杀方式多样、自杀原因错综复杂。从中央到地方或从地方到中央,官员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出现官员“自杀潮”?舆论就曾感叹在持续进行的高压反腐运动中,中国才出现“官员自杀潮”。难道官员自杀与反腐败有关?官员自杀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官员自杀潮”并不是偶然出现的社会病态现象。众所周知,官员自杀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是负面能量。因此,官员自杀事件频发后的舆论质疑发人深省。各界理应对这类部分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将以客观的态度探析官员自杀的原因及提出对应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0.
卢作孚的自杀选择 2013年是中国著名的实业家卢作孚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总结其一生时,不能回避的是最后的结局:卢作孚的自杀。为了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至少应该追溯到1949年10月,卢作孚作出的一个决定他的命运的选择。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宣布成立,卢作孚还逗留在香港。国民党派张群等多次游说他去台湾,老朋友晏阳初则劝他去美国暂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