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省整体在武斗方面的表现,是远远逊色于重庆(当时是四川省的一部分)、广西和东北的,但又比大多数的省份出色,所以在全国属于中上游。这个基本的自我评价必须"丑话说在前头",不然会惹得表现更为“出色”的地区的人们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482.
483.
王廷国  段楠萍 《攀登》2023,(2):79-8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总体思路,从党的领导、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执纪监督、反腐败斗争等方面对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这些实践探索和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方法论,为新征程上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新征程上,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就要充分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经验,在方法论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结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结合、坚持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相似文献   
484.
人常有自卑的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是一种轻视。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和品质过低的评价,进而导致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禁不起大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行为畏缩等等。自卑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各样的人身上,而孩子的自卑心理,是让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曾有个孩子,  相似文献   
485.
资中筠 《炎黄春秋》2011,(11):83-85
本人忝列"学者"圈,以笔耕为业,实际上是半百以后才开始的。前半生所写文字都是奉命之作,多为"内部"报告,偶然以他人名义公开发表,也多为应景文章,不值得追认。我笔归我有迄今不过三十载。前期主要是专业研究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86.
<正>史学作为中国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门学术,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深固的传统。降及晚清,随着传统社会走向衰败和西学东渐的文化冲击,史学的发展也日益陷入困顿:观念的陈旧、视野的局促、方法的凝固和社会功能的明显缺失,无不在迫其展开一场革新自救,以应世变。以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涌起为启程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便反映了这一时代趋势。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最初虽有国粹派、学衡派和新青年派等围绕着“西化”还是坚持本土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建设思路展开过争论,但争论的结果,“西化”派显然占了上风,并由此成为史学近代化的主流路径。西方学术走出中世纪的近代表征,不外以人本主义取代神意史观,力求摆脱对宗教神学的依附关系,建立起独立的学科地位;提倡怀疑精神和科学理性,破除蒙昧主义,借助自然科学方法,树立“无征不信”的治学规则。循此路径,“新史学”把“史学革命”的重点首先集中到改变旧史观念方面,即反对维护君主专制的正统观及其史体、历史循环论和复古观,主张以西方进化论认识整个历史,提倡用近代民主价值观臧否史事人物。这也是梁启超全面批判旧史学的基调所在。但也应看到,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之...  相似文献   
487.
《大众考古》2020,(3):F0002-F0002
《大众考古》作为面向社会大众兼具专业权威的科学普及性文化期刊,坚持以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用稿原则,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以唤起全民对文化遗产及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发展意识,达到激发人文热情、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古典之美、领略科学魅力,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