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刘赟 《文献》2024,(1):186-207
南宋内府所刻《淳熙秘阁续帖》,帖石刻立不久即惨遭回禄,故拓本甚为罕见。南宋至民国各类文献中,对此帖拓本多有记载,但宋拓现似已无存,目前所见该帖拓本多为翻刻或伪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八卷本为清代翻刻本,而有正书局影印十卷本(存八卷)、国家图书馆藏残本(卷四)则为伪刻本。依据相关史料,参考清翻刻本,可以初步复原《淳熙秘阁续帖》之卷目。  相似文献   
22.
江标所编《灵鹣阁丛书》是清末重要丛书,其中15种藏器目尤为引人注目.笔者结合相关金石古籍,对比其间内容异同、完缺,考察这些藏器目的来源,确认其中大多数目录对了解相关藏家藏品、江标本人的学术交游都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24.
2004年,荥经县烈士乡发现汉代《何君阁道碑》。此碑刻于公元57年,是迄今为此能见到的最早的东汉刻石。最早见录于宋洪适《隶释》,此碑的发现对于研究西南地区古代交通有极大意义,确认了耗牛道的实际走向。开边、治也、开发黄金、运输边茶都是耗牛道开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黄林纳 《中原文物》2012,(2):104-108
2011年12月21~23日由河南博物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原两周列国考古与文化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各地的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会议总结了两岸学者对辉县琉璃阁甲乙墓的研究成果,回顾了近十多年来两周考古的新发现,讨论了学术界目前关于两周考古的热点问题。此次会议是两岸携手对甲乙墓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对近十多年来两周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的一个检阅和总结。  相似文献   
26.
夏恒 《东方收藏》2022,(8):126-128
长沙古玩收藏于清末民初渐兴,改革开放后得到发展,至20世纪末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是长沙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在对长沙古玩市场作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长沙天心阁古玩城为重点考察对象,分别论述其发展沿革和经营现状,把握其经营特色,指出天心阁古玩城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并从中管窥长沙古玩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80年代至今,山东地区曾出土了4件片状的扁薄玉琮,出土时均放置或穿戴于墓主手臂部位,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玉琮形制及葬俗。此种扁琮穿臂葬俗是受到良渚文化玉琮及其葬俗的直接影响,抑或也有若干红山文化玉方形器形制方面的间接影响,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在海岱地区杭头等遗址形成,并在海岱地区延续至龙山文化早期。随后西传至今晋南地区的清凉寺及陶寺遗址一带并有所演变。  相似文献   
28.
《大进宫》在保护修复过程中,既有民间非遗传承艺人采用传统工艺对戏人缺失、残缺部位进行补配修复,又有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应用现代检测手段对戏人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用现代保护材料对脆弱纸张进行脱酸、加固,对脏污脆弱纺织品进行清洗、加固。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既保护修复了文物,又传承了民间传统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29.
明清鼎革之际,动荡的社会催生了人民朴素的求佛救苦信仰,地处边疆的广西地区流行的准提信仰是以往学界较少注意的。梧州博物馆所藏《重修准提阁碑记》作为一方罕见的“一石二文”碑,不仅真实记录了清代初年梧州准提阁衰落、重建及清查寺田的史实,也侧面反映了清政权在广西重建社会秩序的史实。同时借助现存方志、诗集与碑刻,进一步揭示了明清时期广西准提阁的时空分布状况,准提信仰在与临济宗的有益互动和儒、道文化相融合中得以走向繁盛,而清末以来地方社会巨大变迁则导致准提阁与准提信仰逐渐走向没落。准提阁与准提信仰的个案研究将给探究明清时期广西佛教发展状况与多文化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0.
《四川文物》2000,(2):48-50
成都明蜀王陵坐落在成都市区以东5公里的十陵镇,是明代帝王蜀藩王家族陵墓群。据史书记载,明王朝在近三百年间共封了13位蜀王。以僖王陵为中心的10座明陵,分布在十陵镇南侧正觉山麓及山前的青龙埂等地。1978年以来陆续被发现,并发掘清理了僖王陵和昭王陵,影响很大,为世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