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文以旧金山、香港与广东五邑侨乡坎镇的薛氏宗亲会及其相关组织为重点,从互补与竞争的视角,探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薛氏宗族及其宗亲成员在一个跨国空间内展开的宗族实践,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宗族实践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回应传统宗族研究遗留下来的争论。由于海外侨资与声誉资源的稀缺,合作、竞争与矛盾始终存在于宗族内部,这种互补与竞争既是跨国宗族内部出现的不同成员及组织的经济与社会分化的产物,也进一步成为维持与加强跨国宗族形态的不同区域、国家的宗族成员及组织对于宗族的归属感与向心力的重要动因。正是在这种既有同盟又有竞争的错综复杂的宗族网络中,侨乡宗亲组织以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宗亲组织及其个体才得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跨国宗族实践。  相似文献   
62.
万康成 《神州》2012,(15):64-65
胡氏古民居是酉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古民居建筑群,除了对它建筑本体的保护修缮外,还应在环境综合整治,园林景观营造和人文环境的塑造入手,真正体现出它内在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3.
錢杭 《中华文史论丛》2012,(3):1-42,395
《左傳·定公四年》所載祝佗關於周成王分封過程的一段追敍,在商代宗族結構的研究史上居於重要地位,但其中存在的許多矛盾,難以在現存古史框架内獲得圓滿解釋。在與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相關文字的周圍,很可能存在一些被有意植入正文的注文。分魯公之殷民六族,分康叔之殷民七族,分唐叔之懷姓九宗,都是追敍原文中所謂"昭之以分物"的具體類目之一;"使帥其宗氏"中的被"使"者,應該是魯公。祝佗在使用"宗氏"等詞時並非針對"殷民六族"而言。  相似文献   
64.
江小角 《安徽史学》2013,(5):103-107,124
清代徽州,教育发达,文化繁荣,商业兴旺,经济昌盛,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达繁荣的一个典型地区。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徽州地区有上千年的文化教育传统,从宗族内部到社会各界,都把发展教育和人才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去认识,善于从制度、管理和投入上重视人才培养。徽州宗族注重人才培养,源于振兴宗族、立身社会、光宗耀祖的目的,但在实际过程中,收到了益于自身、功在宗族、惠及社会、利被后世的作用。清代徽州在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学界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65.
作为一名载入南朝正史的豪强人物,程灵洗在南宋以降的徽州社会一直是颇具影响力的神祇。当地对程灵洗的崇拜,从宋到元经历了形式上的变化。从南宋最初的露天社祭到世忠庙的营建,从元代程元谭-程灵洗世系关联的建立到元末各地世忠行祠的兴建,崇拜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地方神祇正统化的过程,其中地方士大夫是主导力量。随着程灵洗在明初洪武礼制中祀典地位的确立,以及明代中叶徽州商人力量的勃兴,在地方社会组建宗族的潮流之下,程灵洗崇拜不仅逐渐呈现由商人主导的态势,同时也具有了明显的宗族化的倾向。原先各地流行的世忠行祠最终演变成了各地的程氏宗祠,徽州早期的豪强人物程灵洗由此逐渐进入各个支派的程氏谱牒,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66.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清代宗族的祖坟,被视为安放祖宗体魄之所,地位崇高;虽为民间之事,没有像皇家山陵那样的体制,然也多所规范,墓穴空间布局,在理想的条件下遵行昭穆制、房支葬区制和坟丁护坟制.宗族视维护祖坟为重大事务和重要活动内容,成为宗族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土护林,竖立碑石,绘制坟图,载入族谱,反对盗卖坟山田地林木,不惜破财打官司;感念祖宗功德遗泽,设置祀田,进行持久不懈的墓祭.祖坟的存在令族人由观念上的祖宗认同,进到组织上的建立清明会之类的团体,令族姓的天然血缘事物变成为宗族社会群体,成为宗族的一种载体,与祠堂、祀产、族谱共同构成宗族实体元素;祖茔还能为宗族编纂族谱提供实物史料.北方宗族不被学者看重,若给祖坟以应有的地位,以之为视角观察宗族史,可知它是北方宗族存在和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7.
解华顶 《沧桑》2009,(1):22-23
明清时代,徽州经济文化发达,宗族发展到鼎盛阶段。聚族而居的宗族村落已经遍布徽州全境,徽州宗族对村落内宗族成员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别具特色。徽州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主要通过对农村思想道德、社会舆论、农村习俗、宗教信仰等的控制,实现了对徽州农村思想文化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8.
《风景名胜》2009,(3):122-122
“一片白让我顿时来了灵感,这不恰恰是我所需要的结尾嘛。这种冷冻、凝固的气氛,配合着西递在历史发展中的断层。再与影片开头热闹的生活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完整地表达了西递的曾经和现在。”  相似文献   
69.
随着新编地方志的出版与发行,一度销声匿迹的修撰宗谱,也悄悄在民间兴起。对这种修谱现象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盛世修志,民间重现修谱热,说明老百姓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可以代代相传;有人则认为修谱是强化人民群众的宗族观念,助长宗族势力,须加阻止。到底如何对待民间修谱现象,以及如何对旧谱牒进行体例改革,编纂出有积极意义的新谱牒,以利于创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谱牒学,为此,笔者特对新谱牒的编纂提些个人浅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0.
一、前言 非洲的世系理论(lineage theory)甫一出现,立即被汉学人类学家应用在中国亲属制度的研究上。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首先把对中国宗族制度的研究发展成了宗族范式,并构造出从宗族组织认识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弗氏的这一范式为后来的学者们提供了基本模式和出发点,后来学者不断追随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