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磁州窑瓷枕中有两件最具代表性白地黑花人物故事图瓷枕。瓷枕均为长方形,瓷质较为粗糙,胎呈土黄色,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工匠们便在瓷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又在瓷胎上用毛笔绘制各种花卉和人物故事图案,寥寥数笔,生动的画面跃然枕上。最后再罩上透明釉,入窑高温烧造而成。一、元白地黑花“一箭双雕”长方形枕枕长41.6、宽19、高15.2厘米。底部印有竖式双栏上莲叶下荷花的“古相张家造”窑戳,枕面以直线间饰云纹作边框,边框与开光间绘有四朵盛开的菊花纹。  相似文献   
242.
刘毅 《华夏考古》2003,(3):49-59
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高温釉器物的起源、基本特征、产地 ,以及陶瓷器族群不同种类的界定与命名等问题。作者认为 ,陶器和瓷器从商周时期开始形成两个不同的发展序列 ,二者各自发展 ,互有影响 ,且时代越晚 ,其关系越疏远。二者的联结点是特殊的陶器———印纹硬陶。  相似文献   
243.
2002年金秋时节,中国古陶瓷学会山西陶瓷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这次研讨会由山西省物局、太原市物局主办,中国古陶瓷学会作为协办单位会前作了大量的工作,促进并玉成了此次会议的召开。山西省物局局长施联秀、太原市委副书记胡苏平,分别作了开幕致辞和重要讲话。中国古陶瓷学会会  相似文献   
244.
磁州窑四系瓶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系瓶是磁州窑极富特色的一类器物,其造型挺拔,细部变化多端,颇具北方粗犷、豪放之气韵;器体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或褐釉,并在白釉部分绘画、书写,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效果突出。装饰技法以釉下彩黑绘为主,装饰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有人物、花卉、龙风、鸟禽、诗、馆铭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带“仁和馆”、“太平馆”、“八仙馆”等馆铭的四系瓶最具代表性。建国后,各地四系瓶出土很多,国内外博物馆也多有收藏。  相似文献   
245.
古陶瓷修复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的传统技艺,长期以来因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故发展缓慢,在古陶瓷修复中瓷釉工艺直接关系到修补部位的质感和色泽效果,是极为关键的一道工序,传统上采用的仿釉涂料有虫胶漆,醇酸清漆,硝基漆,丙烯酸漆等。为了提高古陶瓷修复质量,在对现有材料测度和筛选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制定出对丙烯酸涂料进行交联的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复合型仿釉涂料的试验路线。通过对引发剂,流剂,消泡剂,附着力促进剂等多种助剂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树脂合成的最佳配方为:甲基丙烯酸甲酯40%-50%,丙烯酸1%-2%,甲基丙烯酸丁酯10%-20%,丙烯酸丁酯20%-40%;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30%,引发剂533M75为1.5%,溶剂为醋酸丁酯,合成工艺为:将醋酸丁酯加热至回流温度为130-140℃,在3小时内滴加单体混合物,滴完后保温1.5小时,冷却,出料得到丙烯酸树脂,固化剂采用HDI三聚体,比例为树脂:因化剂=3:1,搅拌均匀后可直接涂刷。该仿釉涂料经测定,其耐水性,耐溶剂性和耐紫外老化性等指标优于传统硝基和纯丙烯酸涂料。  相似文献   
246.
服装不同,是区别门巴族和珞巴族的方法之一,门巴族和珞巴族服装经过长期的历史变化,在原料、色彩、式样、图案、文化内涵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个性。一、原料和色彩。门巴族女子穿的内衣叫“埃努普冬”,以柞蚕丝为原料,有白、红、花等颜色;外衣是用棉线织成的土布。门巴族大部分男子的衣服原料也是用棉线织成。比较富裕的家庭,是去工布地区购买羊毛线作为衣服原料,一般颜色为白色,寺庙的  相似文献   
247.
故宫建筑琉璃构件面临最主要的病变是琉璃釉层的大面积脱落,以养心殿燕喜堂最为典型的琉璃筒瓦为研究对象,分析釉层和胎体的成分、形貌以及热性能等,同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模拟循环试验发现:环境温湿度变化剧烈,会引起琉璃样品的釉层脱落,其中样品釉层越厚、胎釉与胎体的热扩散性能和热膨胀性能差异越大,样品釉层脱落的速率会越快。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琉璃样品从高温急剧降到低温等循环过程发生的“淬火”,样品从高温下降至冷冻室冰水混合物中表面釉层的温度下降速率相对最大,这种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引起釉层张应力以及胎釉界面热应力的分布不均,釉层脱落破坏最为严重。对比琉璃样品发生破坏时的模拟实验条件和实际环境条件,与夏季的高温/暴雨最为相似,推测可能成为破坏古建筑琉璃釉面脱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成果可为后期文物保护和修复方案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8.
人为刻意的冰裂纹最早见于南宋官窑和哥窑青瓷上,它不仅具有千变万化、独具一格的图案装饰美,同时也给人以氤氲深邃的人文气息,从而增添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促进青瓷达到了艺术之美的极致。此外,在中国古建筑的门窗格心纹样及庭院内所铺的地砖上,冰裂纹片作为一种装饰图案以不同的形式、材质、位置展现了其独有的雅致、素净之韵味。  相似文献   
249.
本工作以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成像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景泰款掐丝珐琅器进行了结构工艺上的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元素分析和拉曼光谱仪的特征拉曼光谱佐证,发现此件珐琅器不同部位如口沿、耳部、颈部、腹部、底足均来自不同的器物。结果显示釉层厚度、釉料颜色、结构关系以及元素成分含量趋势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互相验证并吻合,明确了此件珐琅器为后期拼配的改制器。本工作应用X-CT成像技术和X射线荧光(XRF)光谱技术对景泰款珐琅器的研究结果科学化、可视化地证实了以前专家学者靠观测得出的推论。  相似文献   
250.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选择了19块残片,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OM)、X光探伤机拍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残片的制作工艺、材质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漆器是实用器;其苎麻之间无漆灰层粘结,有别于现代制作工艺;其易存水,是使其易遭受腐蚀的重要因素。本分析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古代夹纻胎工艺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