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秦始皇陵一号坑兵马俑的指纹元素散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陵兵马俑举世闻名,但其原料产地至今还是一个谜。本文选取秦始皇陵一号坑的陶俑和陶马样品20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附近黏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1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这32个元素中挑选出8种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一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的垆土关系密切,与黄土关系稍远,与耀州瓷胎关系甚远。由此推断,一号坑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可能是骊山地区的黏土,烧制兵马俑的窑址也可能在秦始皇陵附近。  相似文献   
122.
所谓辽代釉下黑花器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以往关于辽代陶瓷的著述中,釉下黑花[包括青(绿)釉釉下黑花和白地黑花]往往被认为是辽代晚期受北宋磁州窑影响而生产出的新品种,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目前为止被认为是辽代釉下黑花产品者主要有如下几例:1、传辽宁沈阳大东边门外辽开泰九年孙允中石棺墓出土的青釉黑花梅瓶;2、内蒙古巴林右旗林东镇西门外墓出土的绿釉黑花瓶;  相似文献   
123.
宋代钱监也铸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宁 《中国钱币》2009,(3):53-57
近年来对宋代钱监研究已颇有深度,涉及置废时间、铸钱数额、铸造工艺和原料来源等方面。笔者依据目前所见的实物资料,对未被人们注意的宋代钱监铸造铜镜情况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4.
赵文军 《文博》2004,(5):91-92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属于低温铅釉陶器。特点是釉的熔点低,流动性良好,所以均匀覆盖在器物表面,冷却后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质感较强,光彩照人,但硬度低,化学稳定性差。其以铜、铁、锰、钴等元素作为呈色剂,有绿、黄、蓝、白、赭、黑等多种鲜艳明亮的釉色。唐三彩多为模制或轮制,细微之处以手工雕塑而成,有印花、  相似文献   
125.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瓷,是钻(Co)元素在窑炉中烧制后得到的结果。青翠明丽的青花和温润如玉的白釉相互映衬,如蓝天白云,典雅而华贵。  相似文献   
126.
段渝 《史学月刊》2008,7(5):20-26
商代中叶,古蜀三星堆文明走向极盛,与商文明比肩而立.古蜀国因控制了南中而拥有富足的铜、锡、铅资源,而商王朝对云南的关系不是直接而是间接的.商王朝要获取云南的青铜原料,只能通过古蜀国.从殷墟卜辞和汉中考古可以知道,商王朝并没有征服古蜀国,古蜀也不是商的臣属方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取古蜀以南云南地区的青铜原料,商王朝必须而且只能采用贸易方式,通过蜀为贸易中介的途径来取得,甚至有可能直接与蜀进行贸易,从蜀人手中获取青铜原料.  相似文献   
127.
陈岗 《史学月刊》2008,3(4):92-98
四川猪鬃产业发展开始于19世纪末期.1891年,英商立德乐入川创办第一家猪鬃加工厂,此后,随着产地、转运、中心、销售四级市场的互动,四川猪鬃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洋行垄断、华洋竞争、政府统制、自由贸易四个时期.其间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四川,尤其是战时大后方外贸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作为原料初加工的四川猪鬃业,附加值低,外向性强,易遭到他国猪鬃业的竞争、替代品的冲击和标准化的挑战.加之国内市场不利因素的制约,四川猪鬃业的发展水平始终有限.  相似文献   
128.
木鱼 《旅游纵览》2008,(10):74-74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空中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还有植物、矿产,可作烹饪原料的何止万种?地大物博的泱泱大国,奇奇怪怪的吃法特多,试介绍十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9.
明清期间景德镇祭红釉的化学组成对比研究及其科技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的R2O+RO(wt%)平均值约低20%,RO/R2O(mol/mol)平均值约低45%,RO2/R2O2,(mol/mol)平均值约高34%。明代永乐和宣德的祭红釉胎式分布RO:(m01)值均大于5.8,而清代样品均小于5.4。明清两代祭红釉化学组成的突然变化(shift),可能暗示明代的制釉工艺在清代已经失传,而在清代则白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0.
宝山 《丝绸之路》2008,(3):54-56
在中国和田玉原料和加工品的交易行当里,郭兰香的名字已为众人熟知。目前,她所创办的乌鲁木齐玉锦兰和田玉发展有限公司已是中国在专营和田玉方面最大的公司之一,以经营和田玉上品仔料和名家雕刻品为主,所拥有的原料和雕刻作品价值逾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