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图说世情     
《环球人物》2013,(31):34-39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上台后,一改此前美国的"放蒋出笼"政策,反对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要求.肯尼迪政府阻拦蒋介石"反攻大陆"是因应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需要,国际局势的发展已使美国政府认识到,新中国政权是稳固的,无法以外力推翻.在策划"限蒋出笼"政策的过程中,肯尼迪政府就如何应付蒋介石的对策问题曾进行过激烈的辩论,从最初的模糊政策到最后向蒋介石摊牌,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23.
上一期提到,一句"并不明白"(does not understand)、"你又来这一套了"(There you go again),或者称呼别人为"州长"、一声叹息,都是总统电视辩论中的利害招数。政治辩论不同于法庭里的辩论,后者的裁判是精明的法官,但前者的裁判却是情绪化  相似文献   
24.
近来由于美国总统党内提名选战方酣,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又成为话题人物。对于肯尼迪,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1962年宣布美国将进行人类登月计划时说的话:“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之内到月球去……不是因为这些事很容易.而是因为它们很难。”  相似文献   
25.
黄忠东 《史学集刊》2002,(3):62-68,55
印度支那地区(越、老、柬三国)是美国冷战时期遏制政策中的重要一环。当时美国政府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的半月牙遏制线包括朝鲜半岛38°线、台湾海峡、印度支那17°线。冷战期间,在这条遏制线上风起云涌,先后爆发两场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三次危机(1955年台海危机、1958年台海危机、1961一1962年老挝危机)。肯尼迪政府在处理老挝危机时显示出其灵活的一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本质仍是其前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的“中立是不道德”原则的变种.其根本目标仍在与东、西方冷战中掘取第三世界国家对西方的亲近或支持。老挝危机的政治解决对越南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肯尼迪政府在越南干涉的重大升级,从而使美国政府在越南越陷越深。  相似文献   
26.
1961年韩国"5·16军事政变"前,美国对韩国一直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虽然美国情报部门预见了韩国国内动荡局势仍将持续,但对于韩国可能出现的政治纷乱并没有完全做出精准估计。由于韩国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战略前沿之一,尽管麻烦不断阻力重重,在大方向上支持韩国是其既定政策,所以肯尼迪政府在朴正熙政变后对韩政策在半年时间里经历了一个"支持-反对-观望-支持"的微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7.
《世界》2008,(8):173-173
8月1日,乘客们将首度体验到阿联酋航空设施一流的A380商用客机,届时将从迪拜起飞,首航纽约肯尼迪机场。该航程14个小时的直航航班也是全球第一班飞往美洲大陆的A380商用客机航班。  相似文献   
28.
为解决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的市场压力和国内政治稳定及安全保障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池田勇人内阁组成后,以美国肯尼迪政权调整对华政策为契机,拟定了在使台湾分离于中国主权之外的同时和大陆发展政治关系以至复交的一中一台政策。但因美国的反对和阻挠,池田内阁以特殊方式施行该政策的尝试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9.
古巴导弹危机与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功 《史学月刊》2003,(10):65-72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人类第一次直接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这场危机是美苏进行激烈较量、争夺的必然结果。在紧张对峙的同时,美苏都在寻求和解的办法,力图避免事态的恶化,最终的结果是相互妥协,使世界得以从大战边缘蹒跚而过。  相似文献   
30.
肯尼迪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开始孕育着一些变革。其政府内部先后讨论过一些调整方案,但在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台湾当局不断施加的干扰和阻碍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此时期,美国曾迫使台湾当局从缅泰老“金三角”地区撤军,并试图透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防,双方施压与抗压、牵制与反牵制的互动关系十分明显。尽管美国政策设计者们已经认识到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服务于美国和整个“自由世界”的广泛利益而非台北政权一家的利益,但实际上还是难以摆脱台湾当局的牵制。另外,更重要的阻力来自于美国国内政治的掣肘,而其政策调整的幅度局限于“两个中国”之类的方案,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