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雄平 《满族研究》2007,(2):117-121
老舍做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城市贫民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以其为数不多的几篇小说完整地展示了具有普遍性的城市贫民悲剧,并深刻地揭示了经济贫困是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罪恶、黑暗的社会,发出变革社会的吁求.  相似文献   
42.
阎纲 《炎黄春秋》2013,(5):53-56
1958年1月26日出版的《文艺报》第二期上,毛泽东亲手推出《再批判》特辑,把反右的火力煽得更旺。他不但改写标题,而且对原按语大动干戈,批评道:"按语较沉闷,政治性不足。你们是文学家,文也不足。不足以唤起读(者)的注目。"同时批评《文艺报》正副主编们的文风:"近来文风有了改进,就这篇按语说来,则尚未。""用  相似文献   
43.
陈娟 《环球人物》2020,(8):83-87
20世纪50年代,老舍家中收藏了各式各样的器物,整理摆设它们是他每天早晨的习惯。在中国作家序列中,很难找到第二个像老舍这样的人。他既写话剧、歌剧、电影剧本,又写京剧、相声、快板,“英式幽默”与“北平大杂院诙谐”调度自如;他有很多爱好。  相似文献   
44.
《茶馆》作为老舍先生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通过对旧中国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描绘,埋葬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这是一部悲剧,但作者独具的幽默特征和喜剧品格却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从而使这出悲剧带上浓厚的喜剧色彩,作品更加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45.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话剧《茶馆》,自上世纪50年代搬上舞台以来,在国内外共上演了400多场,为我国话剧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6.
<正>1964年8月10日,是当年的安徽省徽州师范教职工难以忘怀的日子,更是徽州文学青年永远铭记的日子。至今,徽州一中退休教师姚绍青说起这一天,仍然兴奋不已。这一天,徽州师  相似文献   
47.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1966年8月23日编者注),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  相似文献   
48.
舒乙 《文史博览》2006,(12):25-27
老舍先生在50岁之前的住处何止八处十处,少说也有百余处,但称得上是自己的家的却不大数得出来。  相似文献   
49.
许林邨先生祖籍河南灵宝县,祖父许叶棻是清末知名书画家、翰林院编修、江苏镇江知府。父亲许佑平在吏部为官,亦是书法家。他幼承家学,曾拜衡为公、胡佩衡等名家学山水,后从张伯英、陆和九习书法。他好学不倦,擅长各种书法,尤以魏碑精湛,作品多次被选入书法字帖。  相似文献   
50.
1937年11月冯玉祥来到武汉。为宣传抗日并向作家们学习,冯玉祥邀请了老舍、吴组缃、楼适夷等住进他的住所千户街福音堂。冯玉祥对老舍非常钦佩和敬重,拜老舍为师学习写作。后来.他们又先后到了重庆,一同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的身份组织抗战文艺运动。其中,他们的两次蓉灌之行是很值得一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