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欣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我因在外地不能参加座谈会,故特去此信,向藏研中心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借此机会,也向藏研中心的专家、学者和全体干部职工,向为我国藏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及关心支持藏学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由衷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藏族文化是藏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02.
吴象 《炎黄春秋》2016,(4):84-89
正这本书是30多年来陆续写就的怀人记事的辑集,有些曾在刊物发表,大部分未正式面世。2005年,曾把当时已写就的11篇编过一个集子,名为《好人一生不平安》。这次,将这11篇文章略作修改,与2005年后又陆续写的17篇共28篇文章集在了一起。关于耀邦同志这篇,有两三个内部刊物曾转载或摘登过,范围都很小。后来纪念文集出版  相似文献   
103.
薛东星 《文博》1989,(2):91-91,84
1985年10月,铜川市黄堡乡下马村村民雒金良建房取土时,从墓内挖出一件完整的赭釉高足陶盖罐。又1986年7月,黄堡派出所在某案的审理中,获青釉盘口双象耳瓷瓶一件,据当事人介绍,这件瓷瓶是五十年代初黄堡耀州窑遗址出土的。以上两器现藏耀州窑博物馆。 1、赭釉高足陶盖罐通高23.5、口径12.6、底径22、足高6厘米。盖窿顶,圆锥钮,宽平沿,子口。罐敛口,丰肩,扁圆鼓腹,最大腹径近中部,圜底,喇叭状假高圈  相似文献   
104.
简讯     
《收藏家》2012,(7):88
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在京开展2012年6月22日至2013年1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该展览精选148件套精美瓷器,从明代早期外销瓷,到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再到清代中期欧洲仿制的瓷器,充分展示那段鲜为人知的瓷器贸易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同时也展示部分英国收  相似文献   
105.
丁文俊 《丝绸之路》2012,(14):42-43
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馆藏着一些耀州窑瓷碗,其纹饰优美,刻花犀利洒脱,印花清秀婉约,工艺先进,是宋代青釉瓷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瓷碗,更是宋代文化、经济昌盛的集中体现。它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对于研究宋代耀州窑在麦积区的发展、演变及文明交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景德镇山黛水碧,"水土宜陶",这里有着二千余年的制瓷(陶)历史。宋代景德镇独创的青自瓷闻名退迩,受到世人青睐,并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窑场之一。元代开始在这里设置有官窑性质的"浮梁磁局",明,清两代在此基础上设立御窑厂,逐渐形成全国制瓷中心,并在清代康雍乾时期达到历史巅峰。中国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近七百年。而一直以来,这里民窑兴盛,遍布窑场,其产品甚至"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成为享誉世界的瓷都。  相似文献   
107.
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出土的青瓷罍的发现,预示着中国瓷器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本文从制瓷技术的发展的角度,找到三种技术的交汇点在夏代出土的"釉陶"上。而瓷器起源于南方地区的重要原因在于各技术成熟的交点在浙南、闽北地区,年代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代。  相似文献   
108.
浙江地区的原始瓷生产在战国时期达到了顶峰,主要表现在窑址增加、窑区增多、烧造规模扩大,产品器类大幅增加、大量仿铜制品出现,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等,其原因主要在于于越民族坚守用仿铜原始瓷礼器替代青铜礼器随葬的传统,推崇、模仿中原礼乐制度的同时发展、健全越国礼制,以及盛行厚葬之风等。  相似文献   
109.
艾虹 《文物春秋》2014,(4):17-21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瓷器制造国与出口国,明清之际曾生产了大量的外销瓷,并带有明显的西洋色彩。本文通过对明清外销瓷的时代特点进行研究,剖析中西方交流之概况,指出这是西学东渐背景下中西方交流日渐加深的表现,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华文化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融入世界。  相似文献   
110.
赵敏 《岭南文史》2014,(2):45-49
正广州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与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有"千年外贸港市"的美誉。早在汉代,广州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在广州象岗山发现的南越文王陵墓,就出土了波斯银盒等舶来品。南朝时,每年来到广州的各国商船有10多批。到了唐代,广州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当时的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以总管对外贸易。从五代到宋元时期,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