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8篇
  免费   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迟发展效应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迟发展效应的概念,论述了其负面效应与正面效应--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的内涵及相互转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否崛起,能否赶上并超过先发地区的关键,是看其能否将经济发展理论及建设经验与当地的具体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选择区域开发战略和经济发展的切入路径和突破点,适时地采取一些积极应对策略措施,挖掘、激活后发劣势中的正面效应,强化其相对优势成分,抑制其负面影响,顺利地跨越"瓶颈",创造性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成功地将后发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齐芳 《神州》2012,(3):66-69
我是很一般的人,既不十分聪明,也不十分能干。我能获奖,说明一个人不管资质如何,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取得成绩。这个奖虽然是颁给个人的,但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整个加速器团队的肯定,是对几代人工作的褒奖。——谢家麟  相似文献   
995.
浙江绍兴印山大墓以宏伟巨大的规模,独一无二的墓室形制和结构,特殊的埋葬方式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经多方考证,确定印山大墓是《越绝书》上明确记载的“木客大冢”,是越国第一代国王允常的安葬之地。  相似文献   
996.
目前西周汉语中代词"厥"的性质问题尚有争议.本文评述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五种主要看法,运用现代语法学和语用学理论分析了所有有关的语料,得出了如下结论"厥"主要是第三人称代词,它有本用,也有活用;有些"厥"已由第三人称代词转化为远指代词.  相似文献   
997.
190 2年 ,康有为深情表白 :“以我之愚 ,窃爱大中国 ,爱一统 ,若其为印度焉 ,分为众小以待灭 ,此则我之愚 ,所不敢知不敢从也。”他以“大中国观”反对喧嚣一时的狭隘民族主义 ,导发了一场思想大论战。通过论战 ,革命派接受了“大中国观”,清算了“民族复仇”、“满汉分治”、“特法治满”等错误主张 ,放弃了有严重负作用的“驱除鞑虏”口号 ,形成了巩固中国统一、体现民族平等的“五族共和”方针  相似文献   
998.
四川省水利设计院位于成都市西郊,东距一环路约230米,北距清江路约110米,属我市战国墓葬分布区。1994年12月10日,该院在修建12号住宅时发现一批砖室墓,并在施工中挖出12件铜器,我队闻讯后即前往调查,确认上述铜器均出土于一座土坑墓中,随即进行r清理。该墓编号94CSM5(简作M5)。在清理M5的同时,又在该墓西北约25米处发现一座残土坑墓,编号94CSM9(简作M9)。清理工作于12月17日结束。现将这两座土坑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99.
刘明科 《文博》2000,(1):41-45,,63,
读完《文博》一九九八年第六期刊登的《宝鸡市长岭机器厂宋墓清理简报》(以下简称《长岭宋墓》)一文后,经与该刊一九九四年五期上发表的千阳金代墓葬作比较,发现两墓有十分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却在朝代的判定上有着较大的差距。为了避免在标型学上造成混乱,同时考虑到宝鸡地区在宋、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北宋末年开始的一百多年里,宋、金便在这里展开了数百次的拉锯式的激烈战争。而长岭机器厂这座墓又座落在去古战场大散关的必经之路上,且距大散关又很近,因此对研究宋金历史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就《长岭宋墓》的时代及其相关问…  相似文献   
1000.
西周春秋吴都迁徙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至春秋时期 ,吴都共有四次迁徙。周康王时 ,虞侯被封在江苏邳县加口 ,称“俎侯” ,春秋时为“”地。从康王时到西周晚期 ,吴国一直以俎为其国都。春秋初期 ,吴取邗国而建都于邗 ,即今扬州一带。邗为吴都一直到吴王诸樊时代。第三次和第四次迁都在吴王诸樊之后。诸樊与阖闾之都为秦时“吴县” ,即今无锡市西南 45里的闾江乡一带。吴王阖闾时所筑并所迁之都在今苏州市 ,其地本名即“姑苏”、“苏”。至夫差亡国之时苏州一直为吴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