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81.
相信人是可以被改造的。聂圣哲觉得,在单纯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没有区别。 在聂圣哲看来,中国人传统习性中,大约80%是不适应现代商业文明的,比如忽视程序、漠视规则、不求甚解、投机取巧、缺乏平等理念和公共意识……而且,个体道德主要建立于外在的“耻感”约束。针对这些,在创立德胜的早期,聂圣哲就确立了11字的公司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  相似文献   
982.
谢芳 《神州》2011,(8X):80-80
自从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政治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正在苦苦的探索着,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事实上,只有深刻改变课堂,  相似文献   
983.
张莉雅 《丝绸之路》2011,(20):95-96
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包括道德文化、宗教文化、哲学等,都对物质文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艺术设计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考工记》、法家的"厚生强国"及"格物致知"等设计思想对于设计的伦理性与合理性不乏精粹的论断,其思想精髓及蕴涵其中的绿色设计理念对现代设计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4.
程庆陆 《神州》2012,(14):149-149
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又由于在初三阶段,升学压力增大,学生学习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和心理素质的差异等问题,使初三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从教师自身素质、课堂教学模式、备课讲课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85.
校训,既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话来自《易经》,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贵阳清华中学在面对运动场的旗杆底座镌刻着8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学校的校训。清华中学的这个校训是秉承清华大学的校训而来的。贵阳清华中学于1938年5月1日在贵阳龙泉街复圣祠创办。当时正值抗  相似文献   
986.
广东佛教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辉  李凡  王彬 《人文地理》2011,26(6):45-50
在分析文献典籍的基础上,通过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两个角度对广东佛教文化景观的剖析比较,以解读广东佛教文化景观的地域分异和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佛教早在汉代即已传入,后随交通线和区域开发进程演变。在传播时间上,珠三角地区佛教传入最早,粤北和粤东北次之,粤东南潮汕地区则最迟;在空间分布上,广东佛教呈现明显的空间的分异现象,将广东佛教文化划分为三大文化区:广府、客家和福佬佛教文化区,分别以广州、韶关和潮州为中心,并在佛教信徒数量和比例关系及寺院规模等层面存在明显差别;在佛教文化景观表现上,三大佛教文化区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佛教文化景观,突出地表现在佛教建筑风格、语言、音乐和民俗层面。而佛教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演化深刻反映着广东对外交通条件、区域开发进程和水平及地理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987.
陈岗  黄震方 《人文地理》2010,25(5):124-127
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机制的研究对于旅游景观的建设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基于旅游景观意义的博弈,旅游文化主体不仅把自在景观符号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改造而形成旅游景观符号的"能指",而且在此基础上赋予它的新的文化内涵,形成旅游景观符号的"所指",从而完成旅游景观的符号化过程。旅游城市化和旅游商业化现象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基于文化主体意义博弈的旅游景观符号的现代化重构。  相似文献   
988.
肖潇  张捷  孙上茜  朱建华 《人文地理》2012,27(6):130-136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旅游者地方文化感知的重要符号元素。本文选取了我国陕西汉中著名的书法碑刻群-"石门十三品"作为案例地,将游客地方感分为情感依恋、景观原真性、社会文化氛围、书法功能四个维度,构建了书法景观旅游地游客地方感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得出游客年龄、对景区的熟悉度、旅游动机在情感依恋维度上的差异显著。距离对游客地方感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氛围维度上,而不同书法背景的游客则在书法功能维度上差异显著。地方理论与书法景观的应用研究为书法旅游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9.
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理论与实践——《发现乡土景观》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义勇  俞孔坚 《人文地理》2013,28(1):155-160
《发现乡土景观》①一书是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关于文化景观研究的力作。杰克逊建立了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两种理想景观--政治景观和栖居景观,以及三种景观原型--景观一、景观二、景观三。在此框架下,探讨当代美国乡土景观的典型要素:平面空间、乡村小镇、乡土建筑、可移动房屋、石材与木材、科技风格、新型公园、新田园。该书提出的乡土景观研究方法论、乡土景观内涵的理解等,对当代中国景观研究和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0.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即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国策;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这些深得民心、与时俱进的治国主张,给我国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但是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从业人员,对于如何承担新形势下的历史任务,如何向这一更高的要求迈进,认识看来并不很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