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香港,立法会选举在即,有意参选的前九广铁路公司主席田北辰,日前在出席电台节目时,坦承于1996年曾经"行差踏错",与一名空中小姐有一段为期几个月的婚外情,但事件已经彻底地解决了,并已向家人详细交代。  相似文献   
82.
迟婴 《文史博览》2008,(2):15-18
1972年秋,一支由17人组成的罗马尼亚私人旅游团悄然来到中国首都北京,进行为期7天的旅游。这是中国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允许进入大陆地区进行私人旅游人数最多的一个外国团队。由于"文革"而造成的多年闭塞,以及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现状,这支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旅游团意外遭到了中国民众的"围攻",从而惊动了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本文向读者朋友披露的正是这一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83.
土财主们渐渐榨不出油水了,土匪们也开始放眼全球,打起在中国活动的洋人的主意来。把他们当作大肥“羊”抓了起来——当地土匪把绑来的“肉票”都叫“羊票”。  相似文献   
84.
通过翻阅一些县、区首轮修志编纂出版的志书.笔者发现,有不少县、区对一些后来被证明是失误甚至是错误的历史事件.采用要么简记几笔.要么干脆省略不记的做法,从而使一部洋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志书.只记当地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而无惨痛的教训和所经历的挫折。  相似文献   
85.
在马戛尔尼使华事件中,原本"极有大体"的英王致乾隆皇帝的国书,因英国使团所聘华人翻译者有意识的改动,沦为一份属国"表文",而英国使团对此毫无察觉,坦然呈交清廷.此中出现的错误,虽非清廷君臣直接操纵所致,却也清楚地反映出乾隆盛世闭关自守体系下中外交往的重重阻厄,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此后几十年中英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吴雪晴 《百年潮》2002,(8):18-24
1976年的4月5日,北京爆发了"天安门事件",这是一场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的抗议运动.对于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及内幕情况,已有不少史料披露,但对于"天安门事件"之前的"南京事件",人们却知之不多.实际上,"南京事件"是全国最早的反对"四人帮"的斗争之一,它在某些方面甚至影响了北京的"天安门事件".  相似文献   
87.
一、二战结束后侵华日军残留中国山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波茨坦宣言》与其他国际公法,日本军国主义必须永久铲除,军队完全解除武装,驱逐出被侵略国的国土;战犯立即接受拘捕,交国际法庭审判。但是却有万数日军及其他身份的日人有组织地在中国山西残留下来,附植于军阀阎锡山之军队和其他社会组织,图谋军国东山再起;却有侵华日军山西派遣军第一军司令官澄田睐四郎,山西株式会社社长、曾经策划“皇姑屯事件”的国际知名罪犯河本大作等,继续逍遥法外,破坏中国人民的幸福与安宁。  相似文献   
88.
新疆发现前督军省长杨增新给他的公署大堂写过一副对联,很有名。这副对联一直挂到后来盛世才执政的初期。有关新疆的现代史料都提到过。现在根据2001年《云南日报》、《周末》版刊登《西北之行话督军》的记载,现将这副对联的原照抄如下:“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园胜境,狃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  相似文献   
89.
甲午割台前台湾曾经历过两次严重的外来危机,分别是1874年的台湾事件(即牡丹社事件)和1884年的法军侵台。这两次危机使清政府认识到了台湾作为海防门户的重要意义,对台湾的经营也由过去的消极防台改为积极治台,台湾的各项建设由此气象一新。  相似文献   
90.
1956年中共对苏联模式的认识,以波匈事件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由建国初期的全面肯定转向初步反思,即着重揭示苏联模式的弊端,以苏为鉴,试图跳出苏联模式周期率的支配。第二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由着重揭示苏联模式的弊端转向全力维护苏联模式,实际上又受制于苏联模式的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