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杨立 《文史天地》2012,(9):30-33
美国华文教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主要针对两类人:一类是华裔子弟,教学机构是侨社自办的中文学校;再一类是在美国的大学里专门针对少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美国学生,这些人后来有的成了外交官,有的成了汉学家。后一类的教学属于比较精英化的中文教学,本文的重点是侨社自办的针对华裔子弟的华文学校。  相似文献   
72.
2011年6月17日,应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的邀请,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学赵小建教授在中国侨联作了题为"美国华裔研究的现状与前景"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赵红英主持。  相似文献   
73.
周有恒 《文史天地》2011,(12):71-75
林思齐获得成功的四条经验,值得借鉴。他视钱财为身外物的思想,令人敬佩。在加拿大华人世界里,集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林思齐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经历的知名人物,也是该国最有影响力的华裔之一。生于香港富豪之家的林思齐本可以平稳地做一个安逸舒适的"富二代",他却选择中  相似文献   
74.
友衡 《文史天地》2011,(4):70-73
在美国外交史上,出现女大使的时间或许并不晚,但自美国立国之后长达200余年间,却从未有过亚裔女大使。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历史记录终于被一位优雅的华裔女性改写。1989年9月7日,布什政府中新一任驻尼泊尔大使在首都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务院宣誓就任,她就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华裔同时也是第一位亚裔女大使张之香。  相似文献   
75.
友衡 《文史天地》2011,(5):73-77
吴振伟的成功,在于他"从不抱怨什么,不管处于怎样的劣境都会积极对待"。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自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华人的生存与发展谱写了一部不断变化着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华人遭受种族歧视的困扰,被排斥于主流政治生活之外。直到进入  相似文献   
76.
蔡兴 《神州》2011,(4):101-105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也带来了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巨大变化,按照怎样的标准,采取怎样的方法培养教育子女,不仅是千千万万个家庭面临的话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  相似文献   
77.
刘晨曦 《神州》2011,(18):82-84
与汤友志博士相识很多年,也许是太熟悉的缘故,所以从未想过要采写他。直到最近,当我在阅读加中两国新能源合作前景的相关研究文章时,多次看到他撰写的文章和观点,对他,以及他所从事的清洁技术和低碳发展有了新兴趣。  相似文献   
78.
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任之恭博士(1906-1995),是山西省沁源县河西村人。1986年5月,他偕夫人陶葆柽女士、女儿任峻瑞博士回沁源县寻根谒祖。在父老乡亲的簇拥下,他在出生地当场发表演讲:"……沁源县在抗战中牺牲了几千人,没有出过一个汉奸!我们每个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热爱和平,  相似文献   
79.
论文从"族裔认同与书写动机"、"追寻真实与伸张正义"以及"张纯如的书写启示"三个方面对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及《美国华裔史录》等英文作品的书写脉络进行解读。认为张纯如的英文书写基于大量的口述采访和历史考证,其作品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张纯如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深植于心。书写华人相关题材和探求历史真实,构成张纯如书写的两条基本脉络。她试图在文学和历史之间达成某种书写默契,去揭露一些本应被铭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被遮蔽了的事实。张纯如不仅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  相似文献   
80.
尽管美国学术界已对一批美籍华裔作家创作的文艺作品给予了特定的关注,但这些作品至今仍然没能成为美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大多数美国读者还是把这些作品视为"局外人"或"另类人"的故事.本文试图从审视海外华文文学的角度,对这批作品中的两篇著名小说做一些探讨.本文所讨论的两篇作品分别是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和汤婷婷的长篇小说<顽猴爷的赝书>.在讨论中,本文将专注于两篇小说所反映的一个海外华人共有的问题,即"文化认同"问题.作为华人移民的第二代,谭恩美和汤婷婷都在其小说中着重表现了中国移民的母体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的对峙,居美华人与其他族群的冲突,以及居美华人自身男女之间、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的矛盾."文化认同"的问题就存在或产生于这类对峙、冲突和矛盾中.本文认为,两篇小说不仅揭示了以上种种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还都努力为居美华人走出"文化认同"的危机指出了方向,当然两位作者所采用的视点和处理手法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