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宋岚 《百年潮》2013,(8):8-9
距今73年前,曾有一位来自国统区的画家在革命圣地延安为毛泽东画像,当场获得了毛泽东本人的签名认可。这幅画像的作者就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的杰出画家沈逸千。故事发生在1940年2月15日那天。当天晚上,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一批来自重庆的文艺界名流,这其中,有著名导演应云卫,演员舒绣文、黎莉莉等,还有画家沈逸千。  相似文献   
62.
刘岳 《百年潮》2013,(9):55-60
李苦禅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美术界公认“吴昌硕之后有齐白石,齐白石之后有李苦禅”。他一生力倡“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他的作品正、大、高、奇,充满雄浑激荡、浩然正气,尽显阳刚之美。画如其人。李苦禅既是一位国画写意大师,也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的地下革命生涯故事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63.
李继东  赵瑞民 《文物世界》2006,(6):12-14,20
太原龙山道教石窟在我国宗教史和美术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张明远教授所著《太原花山道教石窟艺术研究》一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是研究龙山打窟的最新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提出了自己多年研究后得出的独到见解。该书讨论第六窟的造像题材时,对多数学者的看法提出疑问。以前学者大都认为第六窟的主像是主持开凿龙山石窟的披云真人宋德芳,就此点张明远提出三点疑问。主要的疑问是在我国的石窟中,很少地到号开一窟为自己造像的,常见的做法是供养人像依附在主窟或主殿中。另外两点疑问是,  相似文献   
64.
<正>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御用工艺品的制作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最后一个繁荣阶段。由于乾隆皇帝酷爱茗饮以及宫中茶礼活动的增多,作为清宫茶文  相似文献   
65.
成洪燕 《收藏家》2008,(7):81-88
人物画是以人物及人物活动为主的传统画科。兴盛于魏晋与唐代。到两宋及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山水、花鸟这些易于表达文人情趣的画科发展起来,人物画的光彩逐渐黯炎下去。明以降,人物画虽不占主导地位,但也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著者,  相似文献   
66.
董三军 《收藏家》2009,(10):35-40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他是民间造神、皇帝梦呓和画圣神笔,并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时,具有巫术色彩的祭神仪式就已出现,而傩舞也就是那时相拌而生。在傩舞仪式中扮演主角的钟馗,经过数千年的流传,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打鬼英雄。在唐朝这位充满宗教色彩的传奇人物,仅凭着唐明皇病中所梦的描述和吴道子一挥而就的造像,便又以一种新的形式走向神坛,  相似文献   
67.
《收藏家》2005,(4):i009-i010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大千先生率弟子、蕃僧十数人远涉敦煌临摹敦煌壁画,谱写了现代美术史上的一曲壮歌。  相似文献   
68.
广东番禺籍的居廉(1828-1904年)是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花鸟画家。他和其从兄居巢并称“二居”。他们所创立的撞水、撞粉的花鸟画技法影响了岭南画坛近一个世纪。居廉的传人高剑父、陈树人等则创立了著名的“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是轻重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岭南画家.笔者已就其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写过多篇文章论述,此不赘述,在此仅就其他的传人作一些粗略考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9.
宝山灵泉寺大住圣窟石刻中浮雕线刻占有重要地位,其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在中国佛教美术史中占有突出地位,其中最为典型的浮雕"护法神王像"和"二十四世尊去世传法圣师"是隋代石刻艺术之珍品.  相似文献   
70.
傅雷与母亲     
傅雷的名字是与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读者正是通过他的翻译,才得以阅读和欣赏这些文学大师的著作。除却这些大师皇皇巨著的翻译外,他在美术史、音乐理论、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多有建树。他身后出版发行的《傅雷家书》,更是一版再版,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欢迎。这样一位至今仍然广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师,又有着怎样的童年和怎样的母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