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辖有十二卫三所的陕西行都司,是明朝控制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的重要军事建置。本文在将地方卫所建置置于明朝整体战略格局背景下的同时,依据正史和地方志资料,详细考证了明朝陕西行都司诸卫所的建置背景及地域特征。本文指出,明朝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并非象通常认为完成于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西征,而是以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陕西行都司徙置甘州(今甘肃张掖)以及其卫所体系的完成为标志。在"隔断羌戎"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明朝初年在西北地区军事中心也经历了从河州(今甘肃临夏)到甘州的变迁。  相似文献   
32.
唐宋雅州边外羁縻州部族探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宋雅州边外羁縻州及羁縻部族情况 ,历来极少有人研究 ,致使《中国历史地图集》基本上不能标识。本文从雅州入吐蕃道路的研究入手 ,初步探明了唐宋雅州边外羁縻州部族的族属和分布 ,考察了它们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期望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羁縻州的具体地望和唐蕃边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33.
唐朝建立初期,经济疲敝,百姓生活困难,国家经济实力较弱,周边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威胁着中央政权。在西南地区存在众多的少数民族,吐蕃和蛮僚的强大威胁着新生的唐朝政府,而四川处于西抗吐蕃,南抚蛮僚的缓冲地带,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更好的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统治者实行了羁縻制度。本文试图从经济视角分析唐初统治者在西南地区设立羁縻制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学界对乾隆时期的清朝与中亚哈萨克部的贸易多有讨论,一般认为贸易是清廷给予中亚哈萨克部的"特恩",清朝与哈萨克贸易的实质是一种"羁縻"关系。实际上,以清廷为视角进行的研究,有片面夸大清朝与哈萨克贸易所具有的"羁縻"作用之嫌。首先,作为中原王朝"羁縻"游牧部落的核心要素,茶叶贸易并未出现在乾隆时期的清朝与哈萨克贸易活动中;其次,以往研究忽视了哈萨克人所具有的能动性,仅将他们视为清廷‘羁縻'政策的被动承受者。此外,由于缺乏对清朝与哈萨克贸易背后的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将清朝与哈萨克部贸易视作一种"羁縻"关系的观点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35.
郭声波 《安徽史学》2017,(6):56-61,152
唐代控制大渡河下游及其附近地区的黎州都督府,统属50多个羁縻州,担负着维持川滇走廊交通大道"清溪道"安全的使命。由于境内羁縻部族的分布比较复杂,以前学术界对黎州都督府统属的境域范围不太清楚。史籍记载黎州东南分布着"粟蛮",正南分布着"邛部六姓蛮",西南分布着"五部落蛮",但具体地望仍不太明确。文章在之前对黎属羁縻州分布初步研究基础上,从有关部族与羁縻州的对应关系入手,结合文献、地名、语言资料,基本复原了这些部族的具体分布,揭示了羌、蛮、獠混杂而居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黎属羁縻州的境域范围。  相似文献   
36.
唐代设置羁縻州,实行了内地与非汉地区地方行政体制的一体化,原则上羁縻州与经制州同为唐推及政令、法令的区域,只不过唐在羁縻州推及政令、法令是分层次而言的。从羁縻州的郡县属性而言,唐原则上在羁縻州与经制州中要推行其共同遵守的约束性法令;在此前提下,尽管羁縻州区域广大,内部情况复杂,在施政方面,唐原则上又要不同程度地推及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从羁縻州的特殊性而言,唐又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针对性推行政令、法令。唐在羁縻州施政,兼具"因俗而治"的特殊性与行政体制一体化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37.
李平 《广西文史》2009,(2):37-39
一、峒丁的定义和兴起背景 峒丁,亦称溪洞壮丁,史书中多有记载。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3《外国门下·峒丁戍边》中记载:“羁縻州之民,谓之峒丁,强武可用。”《桂海虞衡志》中志蛮条目亦记载:“羁縻州洞,……国朝平依智高,析其种落为州县,小者为洞,凡五十余所,即其长者为首领,籍其壮丁号田子甲者为峒丁。”由此可知,峒丁是由羁縻地区土著的非汉民族组织而成的地方武装。  相似文献   
38.
唐代在岷江上游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制在宋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一是对茂州和威州所属的“羁縻州”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羁縻”模式,这在宋代具有普遍意义;其二是北宋末年,岷江上游的羌族“羁縻州”已经不复存在,这是通常被忽略的。宋朝政府对这一“边区”采取的广泛严密的防范措施,在其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收缩政策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9.
民国时期,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及国民党先后主新,对新疆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游牧民族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政策.杨增新实行抚绥、羁縻政策,金树仁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盛世才实行假民主下的民族压迫政策,国民党政府实行民族同化和安抚政策,从而使新疆游牧社会处在或表面稳态或突显动荡的境况与态势中.  相似文献   
40.
诸葛亮在南中的统治措施与隋唐的羁縻州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采取了“即其渠率而用之”的羁縻式的统治方式,取得了显的成效,为羁縻州府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从隋唐开始,中央政府便纷纷借鉴诸葛亮的成功经验,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羁縻州府,羁縻州府开始盛行起来。以后,这种羁縻式的统治方式逐渐成为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方式的主流,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