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宇光 《风景名胜》2020,(3):0161-0161
环境污染问题的爆发频频给人们敲响警钟,世界各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对人们生活与工业中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案加以约束。我国固废处理行业总体来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工业固废处理产值的 5 年复合增长率> 10%,未来固废处理行业市场广阔。随着固废的增多臭气问题不断增加且具有严重化的趋势,如何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合理解决臭气问题是固废处理行业的关注重点,本文现针对业内臭气处理技术与应用进行简要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2.
63.
诸路转运司在世祖朝曾两立两废:中统三年正式设立,至元八年被明令罢废;至元十三年复立,而至元十五年旋又被罢废。诸路转运司职能广泛,负责督办一路财赋,直接经度诸色赋计,并且还在掌握户口增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然而其漕运、监察等项职能却渐趋弱化。其地位较高,曾一度与宣慰司、廉访司并称"三司";在元代前期北方的财政税收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元代诸路转运司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总管府路作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的定型。  相似文献   
64.
晋朝废乐考     
早期中国的音乐具有与政治分不开的特征,而在儒教经典中的废乐思想,即由于禁忌观念而排除音乐的思想,到晋朝才反映到国家仪礼上。本文以废乐为主,对王朝动态与运用音乐、国家仪礼与魏晋风俗的关系加以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65.
明代陕西行都司的治所先后经历了河州——庄浪——甘州的三次变迁。陕西行都司的前身是西安行都卫 ,洪武七年置于河州 ;洪武八年改为陕西行都司 ;洪武九年罢 ;洪武十二年复置于庄浪 ;洪武二十六年自庄浪徙于甘州。从此直至明朝灭亡 ,甘州皆为陕西行都司的固定治所。其中 ,庄浪时期的陕西行都司的性质非常特殊。史籍对此多语焉不详 ,而《诸司职掌》等书则付诸阙如 ,因此给人造成一种若有若无的假象。本文通过对有关史籍的排比、考证 ,认为庄浪时期的陕西行都司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置机构 ,它无官员 ,无所司 ,亦无属卫。产生这种特殊情况的原因 ,当与洪武年间陕西行都司的职能转变以及当时西北和全国的形势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6.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固废资源回收以及利用的情况,其次提出了固废回收行业的发展思路,最后围绕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展开了讨论,指出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应尽快落实完善现有税收机制、引入园区经营模式等工作,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7.
方宁 《上海地方志》2023,(2):62-69+95-96
宋代明州属上州、节度州,南宋宁宗后又升为“府”,地方长官有节度使判、知州(府)之称,地方长官的称谓又因职官制度的改革和行政地位的提升而有所变化;明州由于其濒海的地理特征,重要的战略地位,曾于此设立沿海制置使司和市舶司等机构,其长官一般由知州兼任。  相似文献   
68.
一战后,国际法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过渡阶段。北京政府敏锐注意到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尝试运用国际法中关于条约有效性的诸学说,探索废除《民四条约》的可行性。巴黎和会期间,顾维钧等外交官首次利用情势变迁原则,以中国被迫缔约、该约不利于世界和平等理由,主张《民四条约》应该失效。巴黎和会后,北京政府利用国际法的意识更加明显,如王正廷利用霍尔的学说,主张《民四条约》无效。和约研究会主张《民四条约》违反《国际联盟盟约》,强调取消《民四条约》是中国的权利,更是中国的义务。华盛顿会议后,外交部根据法籍法律顾问宝道阐述的国际法主流观点,未直接以国会决议宣告《民四条约》无效,而是从国际法情势变迁原则与条约目的须合法两点立论,宣告废约,以谋求与日本进行废约交涉。这是北京政府在和平状态下,利用国际法宣布废约的第一例,为后续中国向列强提出修约、废约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废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通过考释《悬泉汉简(贰)》中部分简文的字形,认为:“■”即“借”之繁体,借出义;原隶定作“■”的字应隶定作“■”,指马腹带系辔环中的舌;原释文中的“部还”应作“部置”或“部置”;“佐■受遮”缺字应为“书”字,“书”是悬泉置下置佐的名字。  相似文献   
70.
清初,在亟需革除私派、足额征收的背景之下,湖南省内以湘乡、衡山为首的数县相继推行了循区编都、废甲编区的里甲赋役改革,摸索出建立在土地清丈册基础上更具地缘色彩的赋役区划,并在实际落实中通过清丈不断调整赋役秩序,使赋役区划日益实体化与政区化,对湖南地方基层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以衡山县改革最为彻底和成功,其打破了传统里甲赋役征派规制,制定并坚持就地编区、按田问人、粮不过区的原则。此外,湘乡、衡阳、祁阳、益阳的改革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均田均役的影响,经历了曲折的调试过程。受各县地方官员执政能力和具体赋役实况的影响,清初湖南各县的赋役改革方式和结果不尽相同,展现了这一时期里甲赋役改革的丰富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