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根据我园具备种植活动的有利条件,以种植类农作物系列为载体,结合幼儿的教育任务,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组织开展和引导幼儿进行种植、观察、管理等系列活动,让种植活动成为幼儿教育资源仓库。  相似文献   
42.
小筑 《世界遗产》2014,(10):42-45
<正>茉莉花茶,就是茉莉与茶融合的故事。很多人惊叹于花与茶近乎完美的融合,在鲜香灵动的茉莉花茶里,有着福州独特的山水灵气,有冒着酷暑采花的人们,还有那些在深夜窨制茉莉花茶的忙碌身影……这一切都先从茉莉花、茶的种植说起吧。智慧的生态景观每年的七、八月份,福州的江边洲头布满了大片大片的茉莉花田。此时正值茉莉花开的旺季,花田里绿枝舞动,摇曳生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福州有适宜茉莉花与茶树生长的优越的地理条件。它倚山面海,海岸线曲折,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下游  相似文献   
43.
华冲镇位于县城北部20公里处,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亩,4.8万人口,辖12个村(居),是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国家重点镇。  相似文献   
44.
《神州民俗》2007,(8):42-42
东莞种植莞香树有着悠久的历史。史书记载为唐代传入;宋代,广东各地普遍种植,以东莞为甚。清末史学家陈伯陶编《东莞县志》载:“莞香,先辨土宜,土宜正者。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今大岭山镇)、牛眠石诸处亦不失为正;若乌泥坑、寮步则斯下矣。”《广东史志》记载:“莞人多以香起家”,“当莞香盛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楚喜景 《风景名胜》2020,(2):0005-0005
当前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当前,国家加大了绿化园林的研究和建设力度,而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季节的变化通常会对园林苗木的成活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文章对园林绿化的反季节种植施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作为一种社会时间,先秦时期的“四时”观念与农事活动的周期有着密切关系。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借助植物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佐之以必要的文献材料,梳理小麦在殷周春秋之际推广种植的时空特征,可以发现其与先秦时期“四时”观念的萌生与演进存在极强的时间继起性与空间重合性,从而为探讨二者之间的逻辑联系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作为“四时”观念得以萌生的起点,“二时”观念能够客观反映殷商时期中原地区特定的农业技术水平下固有的农事活动周期,也能有效指导农事活动的开展,但小麦以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嵌入到春种秋收的农事周期中,则对“二时”观念形成了一定冲击,进而推动“四时”观念的萌生;另一方面,爬梳古文字材料和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在“四时”观念中相对晚出的冬、夏两季,皆与小麦存在联系。由此,足见小麦的推广种植是促使先秦时期“四时”观念不断强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7.
张红娜 《神州》2012,(18):309-309
中职种植专业课教学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合当地经济的发展优化教材内容,发挥教学对生产的指导作用。使其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8.
在蒙古,由于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自由市场模式,可持续利用草原资源的传统模式被打破了。当地政府制定了经济发展计划,包括集约化畜牧生产系统和大规模农作物种植的农业,这无疑会破坏草原上脆弱的生态平衡,干扰牧民和野生动物的生活。  相似文献   
49.
喀什地区巴楚县是以棉花种植为支柱的农业大县,棉花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产品。由于棉花产品主要采取现金方式收购,因此该产品旺季购销引起现金季节性投放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0.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吐鲁番已有棉花种植。学术界普遍认为,敦煌与吐鲁番气候相似,交通便利,因此敦煌也应有棉花种植,其证据主要是敦煌文书中有大量的“”。其实,“”除指棉花、棉布外,还有毛布或毛织品这一涵义。晚唐五代时期敦煌文书中的“”并不是指棉花,而是指毛布。敦煌文书《官布籍》中的官布也是毛布,并非棉布。唐五代时不仅敦煌,就是内地也还没有棉花种植。棉花并没有通过西域,经河西走廊传入内地。宋元之际在陕右种植的棉花,应该不是原来新疆种植的棉花,也不是经河西走廊传入的,而是其他的棉种,可能是从南方传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