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学者如胡适等人多提倡新文化运动,其后更带动顾颉刚为首的疑古史学风气,许多批评"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被视为"保守"的学者,尤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史地部以柳诒徵为首的学者,因他们被后世视为"保守",故忽视了他们史学的观点,本文便研究柳氏及其学生缪凤林、郑鹤声的史学观点,藉此以见他们提倡道德教化史学在现在史学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杨梓 《收藏家》2014,(5):42-42
<正>"平生爱丘壑,一室老烟霞。"清代篆刻名家徐三庚篆书五言联。徐三庚(1826-1890年),字辛谷,又字诜郭,号金?、井?,又号袖海,自号金?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山民等,别号?然散人,浙江上虞人。工篆隶,与赵之谦齐名,其作品上追秦汉,下逮元明,致力浙派,后取法邓完白及汉碑额篆与天发神识碑,并参用缪篆之飞动体势,使之熔为一炉,加以用笔妍媚多姿,章法虚实相间,雄浑苍劲,高雅堂皇,能于邓石如、吴熙载诸家而后,别树一帜。近代篆刻家多有所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证了枹罕原、凤林川和凤林山的位置和范围,探讨了凤林津、凤林关和唐述山所在的州县.在《法苑珠林》一书中发现了一条重要记载:凤林津在唐河州西北五十里.这是凤林关在唐河州西北五十里的最佳旁证.  相似文献   
14.
对凤林古城之为挹娄说、橐离说作考察辨正,并根据《晋史》,指出直至西晋时,黑龙江地区民族古国方被纳入正史,方为人知。据此,凤林古城古国应是《晋书》中的寇莫汗国,《魏书》中的豆莫娄国,直至公元8世纪方并入渤海国。其主体民族为夫余族,古城址群,呈现出多元文化特点,构成古城古国——城邦文明形态。古代黑龙江人创造了牧业文明、狩猎文明、城邦文明、玉器文明、渔猎文明,这不仅需要重写黑龙江文明史,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史。  相似文献   
15.
一是从讨论《法苑珠林》关于唐述谷寺记载的标点入手,发掘了一条重要记载:凤林津在唐河州西北五十里;二是通过梳理《通典》和《元和郡县图志》等书关于唐鄯州至河州间道路的有关记载,探讨了北朝以来龙支至河州道的交通路线,发掘了另一条史料:凤林关与唐龙支县的距离是一百四十里。三是通过探索西魏凤林县故城、唐凤林关、宋安乡关、元安乡县等相关地名的历史,说明今唵哥集渡是北朝以来的黄河古渡,莲花渡是元、明时才出现的黄河渡口,从而证明凤林津、凤林关在今临夏县莲花镇的原唵哥集,否定了凤林关在今临夏县原莲花城说。  相似文献   
16.
凤林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林文化是魏晋时期分布在三江平原地区上的一支颇具地方特色的土著文化.其文化主体是在多方面继承了当地的滚兔岭文化,同时吸纳了部分外围的团结文化和同仁文化的少量因素,经过这三种文化的杂揉相成,导致了这支文化走向成熟和繁荣,最终迎来了三江平原地区早期国家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记载,在我国黑龙江东部地区,在魏晋时期存在着两支文化遗存,即河口遗存和凤林文化遗存。通过对历史遗存研究,这两处文化遗存具有一致性和趋同性,充分的反应了当时民族融合及发展。文中对河口遗存和凤林文化遗存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