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6 毫秒
41.
互助土族萨满宗教乐舞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原始宗教之一,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萨满”一词为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为萨满教巫师的通称。”  相似文献   
42.
榆林窟第3窟主室南壁中部所绘西夏时期观无量寿经变是敦煌石窟中具有鲜明特征和风格的经变画,以音乐视角观察,该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既有对前代经变画内容、形式和布局的继承,又有其特殊性的呈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全新乐舞形象的出现,与其他西夏乐舞图像间的一致性以及对西夏音乐史的反映.本文通过对该经变画各类乐舞图像的调查、梳理和考证,将研究结论与乐舞图像的特殊性相结合,在敦煌石窟西夏时期乐舞图像和西夏音乐史研究方面形成新的观点和补充.  相似文献   
43.
古代文物的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一些古代文物的力学性质,简述在中国古代编钟、龙洗(和鱼洗)和半坡村尖底陶瓶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说明中国古代在力学原理的应用方面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相似文献   
44.
高台地埂坡M4墓葬壁画娱乐图像演奏的乐器是龟兹乐中的腰鼓,表演的形式来自西域的胡舞:胡腾舞或者胡旋舞,是发源于龟兹地区的苏摩遮舞蹈的一个截图.苏摩遮是队舞的起源,发端于十六国,形成于唐宋时期,是中外乐舞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5.
高台县地埂坡M4墓葬壁画娱乐图由击鼓图和角抵图构成。图中人物高鼻深目,髡发留辫,穿连衣窄袖长身短裙,经研究是粟特人的长相、发式和服饰。所击之鼓是流行于康国、安国的和鼓,又称应鼓、加鼓,即史籍记载的小鼓。而角抵图由于肢体未接触,很可能是康国乐、安国乐中的二人舞者。该图表明十六国时期酒泉郡表氏县(高台县)粟特人聚落已经存在,到西魏时代表国家出使突厥。  相似文献   
46.
程爱民 《丝绸之路》2013,(22):21-22
西凉乐舞是汉唐以来产生于古凉州、广泛流传于中原地区的一种乐舞,是我国历史上灿烂的音乐瑰宝。凉州大曲是西凉乐的发展和继续,也是在西凉伎乐基础上派生的多段大型歌舞音乐。西凉乐舞与凉州大曲的发展和演进,对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7.
宣化辽代壁画墓的乐舞图像自出土以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发掘的九座壁画墓中,七座有乐舞题材,即M1、M5、M6、M7、M9、MIO各一幅,M4二幅,这些乐舞图像是研究辽代乐舞文化的极好素材,学界也给予了多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江汉考古》2005,(1):72-72
曾侯乙编钟之缚钟 曾侯乙墓出土。为曾侯乙编钟之组成部分,悬于编钟横排下层正中,体扁而近于椭圆,铣边无棱,上略窄下稍宽,钟口齐平。钟钮为两对蟠龙对峙,其下一对回首卷尾,其上一对引颈对衔。钟顶以“十”字形素带界格,满饰浅浮雕蟠龙纹。钟身上部以凸起的圆梗界隔出钲中及其两侧,两侧在浅浮雕龙纹的衬地上各缀五个凸起的圆泡形饰以为枚,呈梅花状,每面两组共四组二十枚,  相似文献   
49.
冯振琦 《史学月刊》2006,(8):121-122
汉画作为汉代墓葬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乐舞图像主要功能是娱神.汉画乐舞娱神功能是汉代祭祀习俗在葬俗中的体现.汉画乐舞画像与祈祥辟邪画像的有机组合是娱神功能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0.
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戏剧样式。笔者从西域宗教戏、西域歌舞以及元代社会状况入手探究元杂剧兴盛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