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新罗与唐朝的经贸往来,促进了新罗与唐朝的民间贸易发展,新罗的贸易船队不仅运输货物,而且运载商旅人员,发达的海上交通为两国的经济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新罗与唐朝贸易往来的历史背景唐朝作为中国最开放的朝代,最强盛的封建国家,对相邻国家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良好的官方关系带动了国与国之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商品的交流推动了民间关系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由于唐朝统治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国际交往、迎接万邦来朝。另一方面,唐朝对于外国人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  相似文献   
32.
罗银胜 《百年潮》2013,(3):76-79
尼克松访华进程中的会谈分三个层次进行:周恩来和尼克松之间的会谈是一个层次,这是两国首脑的总会谈;姬鹏飞代外长和罗杰斯国务卿是一个层次,具体商讨促进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也就是华沙会谈多年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中国副外长乔冠华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双方如何发表公报的问题。这个公报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中美《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33.
孟庆圣 《满族研究》2003,(4):32-35,43
丹东地区的朝鲜族群众利用跨界民族优势,在推进辽宁边境地区与朝鲜半岛经贸往来中,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对朝鲜族特殊作用认识不足,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朝鲜族文化活动环境不够优良等。对此,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4.
编读往来     
《旅游》2006,(7):7-7
尊敬的编辑: 您好! 我是《旅游》杂志的读者,非常欣赏杂志的内容,想请问是否有可以投稿的邮箱。谢谢! 幸子 2006.3.17 幸子: 你好! 十分欢迎加入《旅游》的作者大家庭,你可以通过邮箱lvyou@vip.sohu.net给我们投稿,也可以直接邮寄稿件给我们,地址为:北京建国门外大街28号旅游大厦804 100022。邮件或信件名称最好标上投稿字样。顺便说下,投稿的文字需要有亲历感,字数最好在4000字以上,《旅游》一个页码的文字大概是1000字;图片方面,反转片、负片和数码不拘,数码方面,其大小最好在1兆以上(JPG模式)。谢谢你的支持! 《旅游》执行主编雷发林 2006.6.18  相似文献   
35.
众所周知,胡适一生雅好交友,其与友人来往书信也因此成为后世研究者之宝贵史料,目前这些书信已大半刊诸于世,然而,胡适与高宗武之往来书信却未见其踪。高宗武乃当年对日秘密外交亲历者,自披露《日汪密约》后即匿居美国,不闻于世。今笔者有幸从高氏之孙高昕处得见胡、高二人部分往来书信,得其同意,略加注释,公之于众,以为信史之助。  相似文献   
36.
本文利用中韩现存文献及金石史料,围绕9世纪唐与新罗使者频繁往来关联问题,做了若干探讨,认为此一时期双方的交涉,呈现出官方交往的理性多样化和民间交往经济文化蕴涵增大的特点.同时,还对学界很少关注的唐使节崔廷出使新罗的时间,新罗望德寺双塔"战",《贞元集要广利方》传入新罗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7.
福州港古称“东冶港”。早在东汉时期.福州与东洋、南洋就有航运往来。三国孙吴在福建创办造船业,在福州、连江、罗源、长乐等地建立造船基地,设置“典船校尉”机构于福州庆城寺东直巷.组织人员远行南洋、台湾等地。五代时,王审知主闽,轻徭薄赋,发展农渔、冶铸、陶瓷、手工制品等,同时在连江开辟“甘棠港”。  相似文献   
38.
编读往来     
《风景名胜》2008,(11):18-19
1有问必答问我是贵刊的老读者了,在收到今年第10期杂志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从第9期的封三预告上得知第10期将会做"西湖申遗专题",但是第10期杂志出来做的是"解  相似文献   
39.
邓小平与对苏“葬礼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贤 《百年潮》2008,(12):23-29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40.
编读往来     
《旅游》2007,(12):8-8
我是贵刊的一名读者.你们刊登了读者意见调查表.我想说一点个人意见.主要是感觉两方面的“偏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