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文武兼修"的一个团体。"文武分治"后,逐步形成了文人清谈政治、武官领兵不带兵,军政大权操于皇帝一手的局面。及至近代,经历了与外战争的惨痛失败,仁人志士开始变法图强以求救国。然而戊戌变法却未能像明治维新之于日本一样带给中国近代化的成功。其原因为何,众说纷纭。但假如历史上"文武"没有"分治","士"这个团体不曾消亡,那么戊戌变法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结局。  相似文献   
112.
明目张胆抢劫1939年8月6日,一支从孝感方向溃逃的侵华日军97人,在其夏木队长的带领下,顺黄孝公路南下,行至黄陂县土庙镇达义村时,天色已晚,便强行在张家店驻扎下来,一部分住在村民张德雄家,一部分住在村民张德明家,并布下岗哨,禁止通行。7日,日军兵分三路,出来打掳,一支到小杨湾,一支到王家湾,一支到彭家湾。到小杨湾的日军抢生猪3头、鸡200只,逼送竹床铺板  相似文献   
113.
王子今 《文博》2022,(2):35-40
山东青岛土山屯刘赐墓出土《堂邑元寿二年要具簿》载录诸多行政史料中,包括涉及“库兵”“库工”“楼船士”等信息。地方武备的强化,应当基于对维护治安的考虑。临淮郡堂邑县临江近海。“库兵小大廿七万三千三百六十七”的数量,可能体现出对“临淮海贼”与“江贼”的高度戒备。“楼船士”设置,是水上军事交通事业发展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4.
河清兵是北宋时期厢军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水利专业兵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堤埽,其主要职责是黄河防汛、抢险以及埽岸、堤防等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在汴河沿线也分布着河清兵,承担汴河的堤防维护和河道疏浚工役.河清兵的设立及其在治河工役中广泛使用,改变了汉唐以来主要是用民力进行水利建设和水患防治的做法,不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而且还强化了封建政府兴修水利这一基本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变革之际政府履行职能方式的变化.北宋时期的河清兵还有种种治河以外的役使,如修城、守备、运输以及官府的其他役使,甚至还存在官员私役河清兵的现象,妨碍了河清兵防汛抢险、修护堤防的本职作用的发挥.河清兵来源于破产失业的社会群体和罪犯,本身就和宋朝统治者存在着尖锐对立,沉重的劳役负担、险恶的工作环境和官僚的勒索,又引起了他们的反抗.这就从根本上削弱了河清兵防治水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略论唐前期河北地区的军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唐朝前期的河北军事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可以概括为河北地区的府兵问题。该问题不仅涉及对河北地区的府兵制理解,还涉及唐朝军事制度的发展演变,是研究唐代军事制度不能回避的一个课题。陈寅恪、唐长孺等多位先生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但是直到今天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答案。研究者多从府兵制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本文认为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从唐代军事制度演变的视角观察河北府兵问题,在新资料的支持下,特别是由于不再局限于府兵制度的考虑,提出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6.
武王伐纣至鲔水大雨雪。武王必须冒大雪在甲子朝到达殷郊牧野。微子受封。  相似文献   
117.
《清史研究》2021,127(5):55-68
  相似文献   
118.
新疆"伊犁九城"在形态及布局上颇为典型,而且由于建于生地,能鲜明地体现出清代驻防城营建思想。利用清宫档案资料,特别是其中所附"式样图",再结合考古调查与分析,可知"伊犁九城"均为方形城址,并且规划基于一定的模数。城内的布局突出了几何中心的重要性,其中,"满城"惠远城还按照八旗驻防进行了分区。"伊犁九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出以两座"满城"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这是由清时新疆的军政势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9.
吴玉梅  张玉英 《沧桑》2012,(6):13-15
北宋前期的统兵体制大致为"枢密院—三衙—都部署"统兵体制,但在北宋中后期,都部署统兵体制逐渐被帅臣统兵体制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0.
耿金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3):96-107+242-243
牛丛自明代中期以后伴随汉人迁徙西南(以云南为主)边远山区而兴起。在明朝,牛丛是乡村防御力量的重要部分,兼具保甲性质。随着清前期的裁卫并县、改土归流等推进,官方控制深入社会基层。清中期以后,牛丛组织与官方矛盾越来越明显,成为官方严禁对象。进入晚清,由于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牛丛弊端更进一步展现,加剧地方动乱,成为官方平乱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官方虽严厉禁止,但直到清末牛丛依旧影响着乡村冲突的处理方式。牛丛组织在明清易代中的地位变化,是朝廷在西南治理中政策、制度变化之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