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包袱瓶是清人的首创,又名袱系纹瓶、布袋瓶。它创烧于清康熙年间,流行于乾隆和嘉庆时期。其器型通常是在瓶身肩部,装饰一条凸雕的包袱带或束带,再于瓶肩围过来,在中间自然地打个蝴蝶结。而器身饰凸雕的包袱纹褶皱清晰,造型独具特色、颇有创意。且施釉肥厚,釉彩艳丽,褶皱起伏明显、自然,增添了器物的雍容华贵之感。此外"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又因其器型独特,纹饰优美,令其不仅受当朝统治者的喜爱,成为宫廷皇家常见的御用之物,更成为了后世争相仿制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3.
湖北丹江口庞湾窑址,是明代专供武当山琉璃烧制的皇家官窑,时代为明代早中期到清代早期。本文重点对出土于庞湾窑址的琉璃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庞湾琉璃普遍采用一类低铝低硅、高铁高钙高镁的黏土制胎,在庞湾村中河南岸发现有类似组成的原料,表明琉璃的胎料很可能取自本地。琉璃的铅釉化学组成比较稳定,成分接近于PbO-SiO2-CaO-Al2O3低共熔混合物。配制铅釉时应该直接加入了石英类的原料,釉层中一定含量的Al2O3和CaO很可能来自于胎体,并非古代工匠有意识引入。综合现代矿床数据,庞湾琉璃具有与豫西洛宁县铁炉坪矿床一致的铅同位素比值特征,为研究庞湾窑的铅料来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4.
杭志宏 《收藏家》2022,(11):71-76
陕西历史博物馆从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征集回一批铜器(图1)。其中有盘二(大、小各一),烛台一对,铛,罐,钵,四系釜,碗,甑,五足炉,盆。因为这批铜器是公安机关追缴而来,离开了原先存放它们的载体,如墓葬或遗址,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判断这批铜器的年代和真伪。这批铜器的特点是小巧,除较大的铜盘外,其余铜器没有使用痕迹,根据器物尺寸看也不应是作为实用器使用。  相似文献   
105.
张海军 《收藏家》2015,(4):55-60
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会不会制造琉璃,曾经是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地下发掘出了大量距今两千多年的中国早期琉璃器,品种非常丰富,有礼器、生活用品、葬器、佩饰等,数以千百计。经过科学检测,这些琉璃器的化学组成,与古代世界各国不同,造型和艺术风格,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世界琉璃史上独树一帜。本文所介绍的,主要是长沙市博物馆藏的战国两汉时期琉璃器。  相似文献   
106.
红山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而得名,属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文化延续的空白,为一直困扰史学界的夏代以前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及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与佐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新近公布的首阳斋藏西周早期簋铭文作以考释,认为其反映了西周早期宗法社会贵族的教育问题,并得出了庶子虽不能直接继承祖考职事,但才艺考核优秀者亦可被任以官职的结论。簋铭文为研究周代贵族子弟尤其是庶子的教育和任官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8.
黄锦前 《中原文物》2012,(4):69-70,74
本文对■夫人■鼎铭文中以往误释的"孟甲"进行了补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刘士刚 《收藏家》2013,(4):69-70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现已与天津历史博物馆合并,现称天津博物馆),1960年和1974年两度到宜兴紫砂工艺工厂购买紫砂名家作品,如朱可心《常青壶》、蒋蓉《紫砂果品》、吴纯耿《松树壶》、吕尧臣《紫砂银葵茶具》、何道洪《梅椿壶》等,现将这些作品简介如下:1.朱可心《常青壶》。朱可心(1904—1986年)宜兴蜀山人,原名凯长,后更名可  相似文献   
110.
藏族历史使用的汉字印章,无论是印章器形、雕刻、内容都与纯正的藏式印章有相同之处。藏族使用汉字印章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藏族文献史料中没有太多的记载。但是通过查考敦煌吐蕃古藏文卷子,发现其中的卷尾所加盖的印章不少是以古藏文译音的汉字印章。印章素有“以方寸之地见大千世界”之誉,从这些藏族印章所表现的汉字、图纹、工艺等内容,我们看到了藏汉民族历史上在文化方面相互共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