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篇
  免费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樊波  阮立 《东南文化》2004,(6):72-76
唐代人物画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倾向,这就是贯穿于其中的强烈的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主要是通过对绘画起源的考察,从而将绘画发展视为一个连续而完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72.
关于伯奇的古代孝子图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承日本佛教大学黑田彰教授寄赠他的新作《伯奇赘语——孝子传图与孝子传》,文中论及中国北朝石刻、漆画等文物图像中关于伯奇的孝子故事,特别是在考证中引用了在日本流传的古代刻本《孝子传》材料,该《孝子传》中关于伯奇故事的叙述比中国现存古文献中记载的伯奇  相似文献   
73.
王颀 《东南文化》2004,(3):55-60
中国古代社会重抑商,几千年封建社会时期,人士大夫与商贾原本是分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两个群体,人耻于与商贾往来。但是明中后期以降,吴门地区的人和商人却都十分喜爱鉴赏和收藏吴门绘画作品。其主要原因是:一、吴门地区人士大夫群体与商贾群体的相互认同和接受,为二共同喜爱欣赏吴门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二、利益的驱动;三、吴门地区“人化”了的商贾具有与人画家比较接近的艺术审美趣味,为二共同喜爱欣赏吴门绘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4.
名家翰墨     
孟祥顺 《收藏家》2004,(4):F001-F004
马海方1956年生于京郊大兴县。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几年由香港、福建、大百科、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画集五种。个展在瑞士、法国、英国、荷兰等处先后举办。  相似文献   
75.
思语 《收藏家》2004,(2):i003-i003
岑其,浙江慈溪人氏。有着新时代商人的风采,收藏家的气质和书画家特有的情怀。他自幼酷爱中国传统书画,曾拜陆抑非为师,历十载苦学而有成,然并不自足,于是重新由师古摹占入手,细心体会董源、巨然的不朽名作,孜孜不倦地临习唐寅、董其昌等明人手迹,遂扎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  相似文献   
76.
《收藏家》2004,(7):60-60
齐璜(1863-1957年),字号,白石。齐白石的写意画受到画家陈师曾(陈衡恪)的影响,复上追徐渭、八大、石涛,书法兼学金农、吴昌硕。其水墨虾、蟹、鱼、蛙等水族,水墨淋漓,神态活泼,高出古人。白石工笔草虫趣味盎然,尤为生动。齐璜草虫册页其中“无双用意乃师齐璜课,无双(女),湖南湘潭人,光绪卅三  相似文献   
77.
赵榆 《收藏家》2004,(11):53-53
陆俨少先生是一位绘画、书法和诗词都极有造诣和个人风格的杰出艺术家。他的画风,完全是从中国固有的传统中蜕变而成,是继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之后,又一位“传统派”代表画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艺术的磨练, 他晚年变法终于获得成功,形成一套“陆氏山水”的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最近我看到一幅陆俨少先生的《巫山云涛图》,使我想起一段结识陆俨少的往事。  相似文献   
78.
朱万章 《收藏家》2004,(12):9-12
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的陈树人(1884-1948年)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原名韶,以字行,号葭外渔子,别署二山山樵,广东番禺人,早年从广东著名花鸟画家居廉(1828-1904年)学画,曾先后两次赴日本留学。后来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曾在国民党侨务委员会任职。  相似文献   
79.
陈军     
思语 《收藏家》2004,(10):i001-i002
我去年秋天才认识陈军先生,看过他一些作品,知道了他于花卉,翎毛和许多的小动物有种偏爱。因为画由心生,是画家心中感动的释放,所以别人读画时才会读懂,才也会被感动,我感动于他的生活态度,那种细腻和倾注,绝不敷衍、草率的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80.
《收藏家》2004,(7):i008-i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