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余全介 《古籍研究》2002,(2):106-109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研究由来已久,也取得不少成果。然而有一些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完满的解答。《史记》《汉书》以来,学人多以“法家”称韩非子。而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却认为韩非子是“法术家”,或认为他是“势治派”,名称不同实旨不同。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郭先生否定了韩非  相似文献   
22.
政治经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问,理论界一般以恩格斯的“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来诠释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其中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及其构成的形式,分明就是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及形式;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是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于是,政治经济学便被归结为研究社会形态的学问。可是.恩格斯原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尚有待于创造。”  相似文献   
23.
黎黎 《旅游纵览》2007,(10):40-42
<正>读过许多描写西递宏村的散文,在作家的笔下,留给我的是美丽的梦境和神话般的画面。带着长久以来渴望对古徽州民居一睹为快的向往,2007年9月17日,我来到这里。皖南古民居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  相似文献   
24.
宇宙间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方志也是一样,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必然有其内在的规律。规律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关于方志规律问题的研究,我国古、近代方志界的仁人志士,尤其是当代史志界的同仁,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今后方志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第一届大规模社会主义修志活动是空前的,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总结,概括升华为理性认识,无疑这对于探索方志规律,指导今后志书的编修,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试就修志主体与客观、宏观与微观及…  相似文献   
25.
<正>中国有种流传至今的玩具叫不倒翁:头小身大底圆,怎样推都可以回复原位。用这种玩具来比喻1973年的中国不失为一种好比喻。尖尖的头,寓意社会的顶端很小。尽管生产和经济基础已得  相似文献   
26.
《丝绸之路》2005,(6):64-66
自驾车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旅游喜欢的一种出行方式。只要你有充裕的时间,只要你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线路,然后驾驶自己的坐骑,或租一辆称心的汽车,充分融入户外,融入自然,享受自驾车带结你的无穷魅力。无论是历史古迹,还是自然景观,无论是民俗风情,还是奇异风景。一幕幕,一卷卷。如同一幅壮阔的图画,在车窗外,慢慢的逝过。  相似文献   
27.
陆吉康  段艳 《广西文史》2005,(1):15-18,28
近代的鸦片烟和赌博,对中国社会影响甚大。民国成立后,不管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还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都曾发布限期禁种禁吸鸦片烟的命令,明文规定对犯禁者要处以极刑。而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各省军阀拥兵自重,为争夺地盘而连年混战,禁烟显然是实现不了的。相反,鸦片烟被各地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等阶层人物所利用,要么发财,要么扩军,要么内战,成为此类阶层的主要财源和经济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8.
抗战前广东是中国较为富庶的省份之一,抗战爆发后,广东先遭日机日舰的轰炸和侵扰,继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沦陷,其后粤两、粤北的大片后方地区也相继沦陷。抗战8年间广东经济遭受了严重损失,原有的经济基础几乎全被摧毁。由于种种原因,史学界对广东经济损失问题至今仍未有充分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以各种档案资料为基础,对广东主要经济部门的损失作一粗略的估算。  相似文献   
29.
霍智勇 《神州》2012,(11):166-166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成为世界性的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它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中引人注目的学派、广大劳动人民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革命指南.而且对于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乃至新中国舞蹈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可得知:文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特别是社会心理等理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它也是物质生活在观念上的“升华物”,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  相似文献   
30.
程杉丹 《黑龙江史志》2013,(11):326-326
<正>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公益性文化网络工程,设在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遍布城乡的社区、村镇基层网点,肩负着该辖区内文化资源传递工作,为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服务。可以说,基层服务网点是这一重点工程的基础细胞,但笔者在对几个县的"共享工程"走访后发现,这样的一个得到广泛重视的高投入的重点工程其利用效果在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地方确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